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生物学论文--森林生态学论文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上层木和下层木生理与木质解剖性状的比较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4-26页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科学假说第14-17页
    1.2 实验设计第17-20页
        1.2.1 研究区域和样地概况第18页
        1.2.2 群落环境因子测定与上层木和下层木的区分方法第18-20页
    1.3 技术路线第20-21页
    1.4 材料与方法第21-26页
        1.4.1 生理功能性状测定第21-25页
            1.4.1.1 水力结构的测定第21-23页
            1.4.1.2 液流速率和液流通量第23-24页
            1.4.1.3 光响应曲线第24-25页
        1.4.2 解剖学性状第25-26页
            1.4.2.1 导管大小和导管密度第25页
            1.4.2.2 树枝密度第25-26页
第二章 上层木和下层木的构型与生理特征第26-34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7-28页
        2.1.1 研究样地和物种选择第27-28页
        2.1.2 群落构型性状第28页
        2.1.3 光线利用性状第28页
        2.1.4 水分利用性状第28页
        2.1.5 数据处理第28页
    2.2 结果第28-31页
        2.2.1 上层木和下层木构型性状的比较第29页
        2.2.2 上层木和下层木光线利用性状的比较第29-30页
        2.2.3 上层木和下层木水分利用性状的比较第30-31页
    2.3 讨论第31-34页
        2.3.1 上层木和下层木构型的差异第31页
        2.3.2 上层木和下层木生理性状的差异第31-34页
第三章 上层木和下层木的木质解剖特征第34-46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35-36页
        3.1.1 研究样地和物种选择第35页
        3.1.2 解剖学性状测定第35-36页
        3.1.3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36页
    3.2 结果第36-43页
        3.2.1 上层木和下层木解剖特征的比较第36-38页
        3.2.2 树枝解剖性状与光线利用性状的关系第38-40页
        3.2.3 解剖性状与水分利用性状的关系第40-42页
        3.2.4 解剖性状与光线和水分利用性状的关系第42-43页
    3.3 讨论第43-46页
第四章 上层木和下层木体型大小与生理代谢特征的关系第46-59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9-50页
        4.1.1 导水率测定第49页
        4.1.2 液流密度和液流通量的测定第49页
        4.1.3 数据处理第49-50页
    4.2 结果第50-56页
        4.2.1 枝半径、边材而积与导水率的关系第50-53页
        4.2.2 生物量与生理代谢特征的关系第53-56页
    4.3 讨论第56-59页
        4.3.1 异速生长模型的系数探讨第56-57页
        4.3.2 枝半径及边材面积与导水率的异速生长关系第57-58页
        4.3.3 生物量与生理代谢特征的异速关系第58-59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9-66页
    5.1 植物构型、生理代谢特征和木质解剖结构对树高分化的影响机制第59-65页
    5.2 研究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6页
致谢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群智感知的无线室内定位
下一篇:社交媒体复杂行为分析与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