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1 朱砂叶螨抗药性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1 朱砂叶螨抗药性监测 | 第13-14页 |
1.2 昆虫(螨)的抗药性机制 | 第14页 |
2 甲氰菊酯和阿维菌素的抗性现状 | 第14-16页 |
2.1 甲氰菊酯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2.2 阿维菌素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3 丝氨酸蛋白酶的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3.1 丝氨酸蛋白酶 | 第16页 |
3.2 丝氨酸蛋白酶与抗性相关的研究 | 第16-19页 |
引言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朱砂叶螨丝氨酸蛋白酶基因克隆 | 第21-3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7页 |
1.1 供试朱砂叶螨 | 第21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21-22页 |
1.3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2页 |
1.4 常用试剂的配制 | 第22-23页 |
1.5 总RNA的提取 | 第23-24页 |
1.6 RNA反转录合成cDNA模板 | 第24页 |
1.7 朱砂叶螨丝氨酸蛋白酶基因(SP-900)克隆 | 第24-2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7-30页 |
2.1 朱砂叶螨丝氨酸蛋白酶基因(SP-900)的克隆 | 第27-30页 |
2.2 丝氨酸蛋白酶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0页 |
3 讨论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朱砂叶螨丝氨酸蛋白酶基因(SP-900)的定量表达研究 | 第31-39页 |
第一节 SS、FeR、AbR品系朱砂叶螨丝氨酸蛋白酶基因(SP-900)的定量表达研究 | 第31-3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1.1 供试朱砂叶螨 | 第31页 |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31页 |
1.3 荧光定量PCR引物设计及合成 | 第31-32页 |
1.4 总RNA的提取 | 第32页 |
1.5 RNA反转录合成cDNA模板 | 第32页 |
1.6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3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2-34页 |
2.1 溶解曲线 | 第32-33页 |
2.2 标准曲线 | 第33页 |
2.3 SS、Fe R、AbR品系朱砂叶螨丝氨酸蛋白酶基因(SP-900)的定量表达结果 | 第33-34页 |
3.讨论 | 第34页 |
第二节 药剂诱导对朱砂叶螨SP-900 基因的表达量影响的研究 | 第34-3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1.1 供试叶螨 | 第34页 |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34-35页 |
1.3 荧光定量PCR引物设计及合成 | 第35页 |
1.4 试验方法 | 第35页 |
1.5 RNA反转录合成cDNA模板 | 第35页 |
1.6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35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2.1 溶解曲线 | 第35-36页 |
2.2 标准曲线 | 第36页 |
2.3 药剂对SS、FeR、AbR品系朱砂叶螨基因SP-900 的表达量的影响 | 第36-38页 |
3.讨论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朱砂叶螨丝氨酸蛋白酶粗酶酶活的研究 | 第39-51页 |
第一节 SS、FeR、AbR品系朱砂叶螨丝氨酸蛋白酶粗酶活的测定 | 第39-4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2页 |
1.1 供试朱砂叶螨 | 第39页 |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39-40页 |
1.3 常用试剂的配制 | 第40页 |
1.4 粗酶提取 | 第40页 |
1.5 牛血清蛋白标准曲线制作 | 第40-41页 |
1.6 酶源蛋白含量测定 | 第41页 |
1.7 对硝基苯胺(p-NA)标准曲线制作 | 第41-4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4页 |
2.1 酶源蛋白含量测定结果 | 第42-43页 |
2.2 对硝基苯胺(p-NA)标准曲线 | 第43-44页 |
2.3 朱砂叶螨丝氨酸蛋白酶粗酶活性测定结果 | 第44页 |
3 讨论 | 第44页 |
第二节 朱砂叶螨对药剂的敏感性与丝氨酸蛋白酶活性关系的研究 | 第44-51页 |
1 材料方法 | 第44-46页 |
1.1 供试朱砂叶螨 | 第44页 |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44-45页 |
1.3 试剂配制 | 第45页 |
1.4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5-46页 |
1.5 粗酶液提取 | 第46页 |
1.6 朱砂叶螨粗酶液酶源蛋白含量测定 | 第46页 |
1.7 丝氨酸蛋白酶活性测定 | 第4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6-48页 |
2.1 抑制剂对丝氨酸蛋白酶活性影响测定结果 | 第46页 |
2.2 抑制剂处理的生物测定结果 | 第46-48页 |
3 讨论 | 第48-51页 |
第五章 RNAi验证丝氨酸蛋白酶与朱砂叶螨抗性相关关系 | 第51-5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1-53页 |
1.1 供试朱砂叶螨 | 第51页 |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51页 |
1.3 常用试剂的配制 | 第51页 |
1.4 实验方法 | 第51-5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3-56页 |
2.1 SP-900 基因沉默效率检测 | 第53页 |
2.2 朱砂叶螨RNAi后粗酶酶活测定结果 | 第53-54页 |
2.3 朱砂叶螨对甲氰菊酯、阿维菌素的敏感性检测 | 第54-56页 |
3 讨论 | 第56-59页 |
第六章 丝氨酸蛋白酶介导朱砂叶螨抗性机制的研究 | 第59-67页 |
第一节 丝氨酸蛋白酶与甲氰菊酯、阿维菌素结合的研究 | 第59-6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9页 |
1.1 供试朱砂叶螨 | 第59页 |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59页 |
1.3 实验方法 | 第5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9-61页 |
2.1 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对SS、FeR、AbR三个品系朱砂叶螨粗酶活性的影响 | 第59-60页 |
2.2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APMSF)对丝氨酸蛋白酶粗酶活性的影响 | 第60-61页 |
3 讨论 | 第61-62页 |
第二节 HPLC测定朱砂叶螨ATP含量 | 第62-6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2-63页 |
1.1 供试朱砂叶螨 | 第62页 |
1.2 主要试剂及配制 | 第62页 |
1.3 实验仪器 | 第62-63页 |
1.4 标准溶液及样品制备 | 第63页 |
1.5 HPLC测定朱砂叶螨体内ATP含量的液谱条件 | 第63页 |
1.6 数据分析 | 第6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3-65页 |
2.1 色谱行为与ATP标准曲线 | 第63-65页 |
2.2 SS、FeR、AbR品系朱砂叶螨体内ATP含量测定及比较 | 第65页 |
3 讨论 | 第65-67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1 主要结论 | 第67-68页 |
1.1 丝氨酸蛋白酶基因(SP-900)克隆 | 第67页 |
1.2 朱砂叶螨丝氨酸蛋白酶基因(SP-900)定量表达研究 | 第67页 |
1.3 朱砂叶螨丝氨酸蛋白酶酶活的研究 | 第67页 |
1.4 RNAi验证丝氨酸蛋白酶与朱砂叶螨抗性相关关系 | 第67-68页 |
1.5 丝氨酸蛋白酶介导朱砂叶螨抗性机制的研究 | 第68页 |
2 展望 | 第68-69页 |
2.1 丝氨酸蛋白酶与朱砂叶螨抗性相关关系的深入研究 | 第68页 |
2.2 丝氨酸蛋白酶基因的原核表达研究 | 第68页 |
2.3 RNAi后解毒代谢酶基因的研究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