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GIS的县域生态功能分析及区划研究--以四川省犍为县为例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2.3 RS和GIS在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6-20页 |
1.4.1 数据来源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6-20页 |
第2章 犍为县概况及数据处理 | 第20-28页 |
2.1 犍为县概况 | 第20-23页 |
2.1.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0-22页 |
2.1.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2-23页 |
2.2 遥感影像解译 | 第23-28页 |
2.2.1 遥感影像数据预处理 | 第23-25页 |
2.2.2 遥感影像解译分类 | 第25-28页 |
第3章 犍为县生态功能区划要素评价 | 第28-54页 |
3.1 生态功能区划要素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8-30页 |
3.1.1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 第28页 |
3.1.2 评价权重确立 | 第28-30页 |
3.2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 | 第30-40页 |
3.2.1 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 | 第31-35页 |
3.2.2 生境敏感性分析 | 第35-36页 |
3.2.3 地质灾害敏感性分析 | 第36-39页 |
3.2.4 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 | 第39-40页 |
3.3 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 第40-46页 |
3.3.1 生物多样性维持与保护重要性 | 第40-42页 |
3.3.2 水源涵养重要性 | 第42-43页 |
3.3.3 产品提供重要性 | 第43-45页 |
3.3.4 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综合评价 | 第45-46页 |
3.4 区域发展优势度评价 | 第46-54页 |
3.4.1 经济发展优势度评价 | 第46-47页 |
3.4.2 产业聚集优势度评价 | 第47-49页 |
3.4.3 区位交通优势度评价 | 第49-50页 |
3.4.4 人力资源优势度评价 | 第50-52页 |
3.4.5 区域发展优势度综合评价 | 第52-54页 |
第4章 犍为县生态功能区划 | 第54-62页 |
4.1 生态功能区划的内涵 | 第54页 |
4.2 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 | 第54-55页 |
4.3 生态功能分区等级与区划依据 | 第55页 |
4.4 生态功能分区方案 | 第55-57页 |
4.5 分区说明及发展方向 | 第57-62页 |
4.5.1 西部低山农林生态保护功能区 | 第57-58页 |
4.5.2 中部平坝城镇经济生态维护功能区 | 第58-59页 |
4.5.3 东部丘陵生态农业建设功能区 | 第59-62页 |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2-64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62-63页 |
5.2 研究的创新之处与展望 | 第63-64页 |
5.2.1 研究创新之处 | 第63页 |
5.2.2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