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兰州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化学成分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概述第10-14页
        1.1.1 大气颗粒物污染及其危害第10-11页
        1.1.2 有机碳和元素碳(OC/EC)第11-12页
        1.1.3 水溶性离子(WSIN)第12页
        1.1.4 多环芳烃(PAHs)第12-14页
    1.2 研究背景第14页
    1.3 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16页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6-18页
        1.5.1 研究主要内容第16-17页
        1.5.2 技术路线第17-18页
第二章 样品采集与分析第18-27页
    2.1 研究区域概况及采样点第18-19页
    2.2 采样仪器介绍第19-21页
    2.3 样品采集第21页
    2.4 样品预处理与分析方法第21-24页
        2.4.1 碳质组分(OC/EC)第21-22页
        2.4.2 水溶性离子(WSIN)第22-23页
        2.4.3 多环芳烃(PAHs)第23-24页
    2.5 气象数据第24-25页
    2.6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第25-27页
第三章 兰州PM_(2.5)中碳质组分污染特征第27-38页
    3.1 OC和EC的分析测试结果第27-29页
    3.2 OC和EC的浓度水平第29-30页
    3.3 冬夏季OC和EC的逐日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第30-32页
    3.4 OC和EC相关性及来源分析第32-33页
    3.5 二次有机碳第33-34页
    3.6 不同温度段碳质组分分析第34-37页
    3.7 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兰州PM_(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第38-50页
    4.1 WSIN的分析测试结果第38-40页
    4.2 WSIN的浓度水平第40-42页
    4.3 冬夏季WSIN的逐日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第42-44页
    4.4 冬夏季主要WSIN的浓度对比分析第44-46页
    4.5 PM_(2.5)中主要WSIN的结合方式第46-47页
    4.6 阴阳离子平衡及PM_(2.5)的酸碱性第47-48页
    4.7 [SO_4~(2-)]/[NO_3~-]第48-49页
    4.8 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兰州PM_(2.5)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第50-70页
    5.1 不同来源成分谱特征的比较及特征标志物第50-55页
    5.2 不同来源的PAHs特征比值第55-57页
    5.3 PAHs的分析测试结果第57-62页
    5.4 PAHs的浓度水平第62-63页
    5.5 冬夏季PAHs的逐日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第63-65页
    5.6 PAHs的健康风险评价第65-66页
    5.7 兰州大气PM_(2.5)中PAHs的成分谱特征第66-68页
    5.8 兰州大气PM_(2.5)中PAHs的特征比值第68-69页
    5.9 小结第69-7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0-73页
    6.1 主要研究结论第70-71页
    6.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展望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80页
附表第80-94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4-95页
致谢第95-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基本医疗保险政府筹资受益归属研究
下一篇:政府职能视角下回医药产品品牌塑造与传播研究--基于马应龙药业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