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沃格林及其思想 | 第7-13页 |
1.1 沃格林的生平和思想简介 | 第7-9页 |
1.2 关于沃格林的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第二章 现代危机与诺斯替主义 | 第13-42页 |
2.1 现代性与现代危机 | 第13-17页 |
2.2 诺斯替主义 | 第17-25页 |
2.2.1 起源和发展 | 第18-20页 |
2.2.2 符号体系和实质内核 | 第20-23页 |
2.2.3 分类和历史观 | 第23-25页 |
2.3 现代政治中的诺斯替主义 | 第25-31页 |
2.4 反思极权主义(totalitarianism) | 第31-38页 |
2.4.1 沃格林对极权主义的论述 | 第32-34页 |
2.4.2 沃格林对《极权主义的起源》的回应 | 第34-35页 |
2.4.3 阿伦特的应答 | 第35-37页 |
2.4.4 沃格林的回复 | 第37-38页 |
2.5 现代危机的集中体现:无序(disorder) | 第38-40页 |
2.6 小结 | 第40-42页 |
第三章 政治的新科学 | 第42-63页 |
3.1 对维柯《新科学》的回应 | 第43-45页 |
3.2 观念到经验(体验)的转变 | 第45-48页 |
3.3 秩序、经验(体验)与符号 | 第48-51页 |
3.4 新政治科学的理论基础 | 第51-53页 |
3.5 真理的代表与普世性 | 第53-56页 |
3.6 人的生存、生存的张力和存在的飞跃 | 第56-59页 |
3.7 政治和历史的统合 | 第59-61页 |
3.8 小结 | 第61-63页 |
第四章 理性与信仰的间际 | 第63-77页 |
4.1 西方政治思想中的古典精神 | 第63-64页 |
4.2 沃格林与施特劳斯选择的不同 | 第64-73页 |
4.2.1 沃格林:信仰 | 第67-69页 |
4.2.2 施特劳斯:理性 | 第69-73页 |
4.3 二人回归古典的默契 | 第73-75页 |
4.4 小结 | 第75-77页 |
第五章 历史中的探寻:寻求秩序 | 第77-93页 |
5.1 神——人伙伴关系 | 第78-82页 |
5.2 找回失落的实在 | 第82-84页 |
5.3 历史的秩序和秩序的历史 | 第84-86页 |
5.4 柏拉图的真相 | 第86-90页 |
5.5 信仰与普世秩序 | 第90-92页 |
5.6 小结 | 第92-93页 |
结论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