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用一般科学论文--生物医学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生物力学论文

人体上肢肌骨系统生物力学分析及鼠标操作时腕部接触压力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符号说明第14-16页
第一章 上肢生物力学研究进展第16-35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6-17页
    1.2 人体生物力学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33页
        1.2.1 人体运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1页
        1.2.2 人体关节接触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24页
        1.2.3 人体有限元建模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4-28页
        1.2.4 人体肌肉力预测研究现状第28-30页
        1.2.5 上肢MSDs研究现状第30-33页
    1.3 本文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第33-35页
        1.3.1 本文的研究目的第33页
        1.3.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3-35页
第二章 人体上肢生物力学基础第35-62页
    2.1 人体上肢解剖概述第35-46页
        2.1.1 上肢骨骼解剖概述第35-38页
        2.1.2 上肢关节解剖概述及生物力学特点第38-43页
        2.1.3 上肢骨骼肌解剖概述及生物力学特点第43-46页
    2.2 人体组织材料的力学性能第46-61页
        2.2.1 骨组织材料的力学性能第46-49页
        2.2.2 软组织材料的力学性能第49-61页
    2.3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三章 上肢运动学数据采集及逆向动力学分析第62-105页
    3.1 上肢运动学数据采集第62-83页
        3.1.1 上肢各关节运动数据采集及分析第64-79页
        3.1.2 手部精细操作数据采集及分析第79-83页
    3.2 上肢运动逆向动力学分析第83-104页
        3.2.1 屈肘关节运动分析第84-92页
        3.2.2 前臂旋前后运动分析第92-104页
    3.3 小结第104-105页
第四章 操作鼠标时鼠标、腕部接触压力实验测量第105-130页
    4.1 操作鼠标实验测量概述第105-106页
    4.2 鼠标、腕部接触情况扫描及分析第106-108页
        4.2.1 鼠标、腕部接触情况的扫描第106-107页
        4.2.2 鼠标、腕部接触的扫描结果第107-108页
    4.3 鼠标、腕部接触压力的F-Scan测量及分析第108-118页
        4.3.1 鼠标、腕部接触压力的F-Scan测量第108-109页
        4.3.2 鼠标、腕部接触压力的F-Scan测量结果第109-116页
        4.3.3 鼠标、腕部接触压力的F-Scan测量分析第116-118页
    4.4 鼠标、腕部和前臂接触压力的FSA测量及分析第118-129页
        4.4.1 鼠标、腕部和前臂接触压力的FSA测量第118-119页
        4.4.2 鼠标、腕部和前臂接触压力的FSA测量结果第119-127页
        4.4.3 鼠标、腕部和前臂接触压力的FSA测量分析第127-129页
    4.5 小结第129-130页
第五章 人体上肢肌骨系统有限元模型开发及模拟分析第130-169页
    5.1 人体上肢肌骨系统几何模型的建立第130-133页
    5.2 人体上肢肌骨系统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133-142页
        5.2.1 人体上肢组织材料属性的确定第138-139页
        5.2.2 接触、载荷、约束和边界条件设置第139-142页
    5.3 肘关节接触压力的有限元分析第142-153页
        5.3.1 屈肘时关节接触压力和组织应力的分析第142-147页
        5.3.2 前臂旋后时关节接触压力和组织应力的分析第147-153页
    5.4 鼠标操作时腕部接触情况的模拟分析第153-168页
        5.4.1 鼠标和桌面几何模型的建立第153-155页
        5.4.2 鼠标和桌面的有限元模型第155-156页
        5.4.3 鼠标和桌面的材料参数等设置第156-158页
        5.4.4 鼠标和桌面接触压力的分析第158-160页
        5.4.5 鼠标、腕部与桌面之间接触压力的分析第160-168页
    5.5 小结第168-169页
第六章 全文工作总结及后续工作建议第169-173页
    6.1 本文的工作第169-171页
    6.2 本文的创新点第171页
    6.3 后续工作建议第171-173页
参考文献第173-193页
致谢第193-195页
攻读博士学位发表或录用的文章及科研情况第195-197页
独创性声明第197页

论文共1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氮水平下小麦冠层光谱特征及其与农学参数关系研究
下一篇:氮素对小麦硒吸收、转运及分配动态变化特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