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 第9-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方法 | 第10-11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1.2.1 教学预设 | 第12-13页 |
1.2.2 教学生成 | 第13页 |
1.2.3 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度”性 | 第13-14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1.3.1 国外关于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15页 |
1.3.2 国内关于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研究现状综述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课堂教学预设及生成的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2.1 西方建构主义理论 | 第17-18页 |
2.2 后现代课程观 | 第18-19页 |
第三章 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分析 | 第19-22页 |
3.1 课堂教学预设的必要性分析 | 第19页 |
3.2 课堂教学生成的必然性 | 第19-20页 |
3.3 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 第20-22页 |
3.3.1 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是统一 | 第20页 |
3.3.2 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是对立的 | 第20-22页 |
第四章 西藏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案例分析 | 第22-34页 |
4.1 案例一 | 第22-27页 |
4.1.1 案例背景介绍 | 第25-26页 |
4.1.2 案例分析 | 第26-27页 |
4.2 案例二 | 第27-29页 |
4.2.1 案例背景介绍 | 第28页 |
4.2.2 案例分析 | 第28-29页 |
4.3 案例三 | 第29-34页 |
4.3.1 案例背景介绍 | 第32页 |
4.3.2 案例分析 | 第32-34页 |
第五章 当前西藏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现状分析 | 第34-40页 |
5.1 西藏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独特性 | 第34-38页 |
5.1.1 学习者特征的独特性分析 | 第34-35页 |
5.1.2 教育者背景的独特性分析 | 第35-37页 |
5.1.3 西藏初中课堂教学环境的独特性分析 | 第37-38页 |
5.2 西藏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分析结果 | 第38-40页 |
5.2.1 理论认识不够导致生成把握不到位 | 第38-39页 |
5.2.2 固态预设抑制了创造性的生成 | 第39页 |
5.2.3 过度生成偏离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 第39-40页 |
第六章 关于西藏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合理预设与生成的建议 | 第40-45页 |
6.1 革新教师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理念 | 第40-42页 |
6.1.1 加强新课程理论学习,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 第40-41页 |
6.1.2 辩证认识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 第41-42页 |
6.2 提高西藏初中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 | 第42-43页 |
6.3 变革教学行为,弹性教学设计,灵动教学实施 | 第43-45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45-46页 |
7.1 研究结论概述 | 第45页 |
7.2 创新点 | 第45页 |
7.3 不足之处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附录 访谈提纲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