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CONTENTS | 第11-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8页 |
1.1 精油概述 | 第15-21页 |
1.1.1 精油的化学组成及生物活性 | 第15-16页 |
1.1.2 精油的应用研究概述 | 第16-18页 |
1.1.3 芳樟醇概述 | 第18-19页 |
1.1.4 肉桂醛概述 | 第19-21页 |
1.1.5 百里香酚概述 | 第21页 |
1.2 血清白蛋白概述 | 第21-22页 |
1.3 血清白蛋白与药物小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1.3.1 荧光光谱法 | 第22-23页 |
1.3.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 第23-24页 |
1.3.3 红外光谱法 | 第24页 |
1.3.4 激光拉曼光谱法 | 第24页 |
1.3.5 电化学法 | 第24页 |
1.4 血清白蛋白与药物小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1.4.1 猝灭类型的判断 | 第24-25页 |
1.4.2 猝灭常数、结合常数以及结合位点数的判断 | 第25页 |
1.4.3 结合距离 | 第25页 |
1.4.4 作用力类型的判断 | 第25-26页 |
1.4.5 小分子对血清白蛋白构象的改变 | 第26页 |
1.5 血清白蛋白与药物小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意义及进展 | 第26-27页 |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7页 |
1.7 本课题的创新点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8-31页 |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28页 |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8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8-31页 |
2.3.1 溶液配制 | 第28-29页 |
2.3.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定 | 第29页 |
2.3.3 荧光光谱测定 | 第29页 |
2.3.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测定 | 第29-30页 |
2.3.5 电化学法(循环伏安法)测定 | 第30页 |
2.3.6 数据分析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美光光谱法研究精油小分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 第31-44页 |
3.1 引言 | 第31-32页 |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2-42页 |
3.2.1 精油小分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光谱 | 第32-33页 |
3.2.2 精油小分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类型 | 第33-37页 |
3.2.3 精油小分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与结合位点数 | 第37-39页 |
3.2.4 精油小分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结合模式 | 第39-40页 |
3.2.5 精油小分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结合距离 | 第40-4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紫外、同步荧光光谱法以及电化学法研究精油小分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 第44-52页 |
4.1 引言 | 第44-46页 |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6-51页 |
4.2.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 | 第46-47页 |
4.2.2 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 | 第47-50页 |
4.2.3 电化学法研究 | 第50-5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精油小分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 第52-57页 |
5.1 引言 | 第52-53页 |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3-5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拉曼光谱法研究精油小分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 第57-65页 |
6.1 引言 | 第57-58页 |
6.1.1 酪氨酸 | 第57-58页 |
6.1.2 色氨酸 | 第58页 |
6.1.3 苯丙氨酸 | 第58页 |
6.1.4 二硫键 | 第58页 |
6.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8-64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