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中国经济史论文

1949-1956年中国公私关系研究--以常州柴油机厂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绪论第7-12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7页
        1.1.1 研究背景第7页
        1.1.2 研究意义第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7-10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7-10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0页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难点、创新之处和研究方法第10-11页
        1.3.1 主要内容第10页
        1.3.2 研究难点第10-11页
        1.3.3 创新之处第11页
        1.3.4 研究方法第11页
    1.4 公私关系的内涵第11-12页
2 1949-1956 年关于公私关系政策的依据和渊源第12-18页
    2.1 理论依据 : 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公私关系的论述第12-13页
        2.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利用资本主义和“和平赎买”的思想第12页
        2.1.2 列宁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论述第12-13页
        2.1.3 斯大林的相关理论第13页
    2.2 历史渊源 : 建国前后中共关于公私关系政策的发展第13-17页
        2.2.1 新中国成立之前党对私人资本主义的认识第13-14页
        2.2.2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对公私理论认识的发展第14-17页
    2.3 现实依据 : 私营经济是当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17-18页
3 1949—1952 年的公私关系第18-32页
    3.1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公私关系第18-20页
        3.1.1 国营工商业的来源第18-19页
        3.1.2 私营工商业的发展第19页
        3.1.3 打击投机资本、稳定物价第19-20页
        3.1.4 统一财经后的公私关系第20页
    3.2 两次调整工商业时的公私关系第20-27页
        3.2.1 物价陡降 , 私营工商业经营困难第20-22页
        3.2.2 第一次全面调整公私关系第22-23页
        3.2.3 “三反”、“五反”运动与第二次调整工商业第23-27页
    3.3 1949-1952 年公私经济发展状况第27-28页
    3.4 1949-1952 年公私关系案例 — — 常州柴油机厂第28-32页
        3.4.1 1949-1952 年私营厚生机器厂的公私关系第29-30页
            3.4.1.1 国家订货第29-30页
            3.4.1.2 “五反”运动中的公私关系第30页
        3.4.2 1949-1952 年益联机器厂(第一联营所)的公私关系第30-32页
4 1953—1956 年的公私关系第32-50页
    4.1 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时期的公私关系 ( 1953 — 1955 年 )第32-36页
        4.1.1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第32-33页
        4.1.2 1953 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第33-34页
        4.1.3 1954 年有计划扩展公私合营第34-36页
    4.2 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时期的公私关系 ( 1956 年 )第36-38页
        4.2.1 个别公私合营时期的公私矛盾第36页
        4.2.2 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迅速完成第36-38页
    4.3 1953-1956 年公私经济发展状况第38-40页
    4.4 1953-1956 年常州柴油柴油机厂的公私关系变化情况第40-47页
        4.4.1 1953-1956 年私营厚生机器厂的公私关系第40-43页
            4.4.1.1 1953-1956 年私营厚生机器厂生产经营状况第40-41页
            4.4.1.2 从私营厚生机器厂到国营常州机器厂第41-43页
        4.4.2 1953-1956 年益联机器厂的公私关系第43-46页
            4.4.2.1 第一联营所改组成为益联机器厂第43-44页
            4.4.2.2 益联机器厂公私合营第44-46页
        4.4.3 益联机器厂并入常州机器厂第46-47页
    4.5 公私合营后常州柴油机厂的发展第47-50页
5 总结及启示第50-54页
    5.1 1949-1956 年公私关系的特点第50-51页
    5.2 1949-1956 年国家调整公私关系对当今的启示第51-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附录第57-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信业实施“营改增”的政策效应和优化策略研究
下一篇:贸易开放、人力资本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