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学前教育、幼儿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材论文--体育、游戏论文

中大班幼儿参与游戏的策略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9-28页
    一、研究缘起第9-10页
        (一) 兴趣导向:对实践及《指南》中相关问题的思考引发研究兴趣第9-10页
        (二) 意义追寻:参与游戏是体验深度学习的过程第10页
        (三) 本研究存在研究空间第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1页
        (一) 理论意义第10-11页
        (二) 实践意义第11页
    三、国内外关于幼儿参与游戏策略的研究动态第11-19页
        (一) 关于同伴交往的相关研究第11-14页
        (二) 关于幼儿参与游戏策略的研究第14-18页
        (三) 关于幼儿运用策略的过程研究第18-19页
    四、关键概念界定第19-20页
        (一) 策略第19页
        (二) 参与游戏的策略第19-20页
    五、相关理论和经验的供给第20-24页
        (一) 罗比·凯斯的“执行控制结构”:幼儿思维过程可视化的依据第20-21页
        (二) 以儿童为中心的问题解决方案:教师指导策略的理论来源第21-23页
        (三) 情境学习理论:幼儿参与游戏意义的理论诠释第23-24页
    六、研究设计第24-27页
        (一) 研究目标第24页
        (二) 研究内容第24-25页
        (三) 研究方法第25-27页
    七、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27-28页
        (一) 分析视角较新颖第27页
        (二) 研究内容较新颖第27-28页
第一章 概述与诠释:幼儿参与策略类型的总体概况第28-57页
    一、幼儿参与策略的类型分析第28-42页
        (一) 投其所好:讨好型第30-32页
        (二) 独特与稀有:创新型第32-33页
        (三) 假装与想象:扮演型第33-35页
        (四) 协商与借助:交换型、诉求型与借助型第35-38页
        (五) 果断与徘徊:直接进入型与旁观型第38-40页
        (六) 取巧与说理:钻空型、暗示型与维权型第40-42页
    二、幼儿参与策略的类型分布特征第42-50页
        (一) 幼儿参与策略的整体分布状况第42-43页
        (二) 幼儿参与策略的年龄分布特征第43-48页
        (三) 幼儿参与策略在不同游戏类型中的分布特征第48-50页
    三、幼儿参与策略的成效分布特征第50-56页
        (一) 幼儿参与成效的年龄分布特征第50-52页
        (二) 游戏类型影响参与的成效第52-53页
        (三) 参与策略的类型影响参与的成效第53-56页
    四、幼儿参与的两种状态第56-57页
        (一) 参与顺利,无障碍第56页
        (二) 参与不顺,通路受阻第56-57页
第二章 运筹与实施:幼儿运用策略的过程剖析第57-85页
    一、幼儿参与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第57-63页
        (一) 被拒绝:不跟你玩,你太烦人了第57-60页
        (二) 被忽略:明明是我先来的第60-62页
        (三) 被设限:要想跟我玩,就必须听我指挥第62-63页
    二、不同问题情境下,幼儿运用策略的过程分析第63-85页
        (一) 被拒绝情境下的参与策略:先维权或扮演,再讨好或钻空第69-78页
        (二) 被忽略情境下的参与策略:先旁观或诉求,再借助或讨好第78-84页
        (三) 被设限情境下的参与策略:先诉求、追因,再想折衷的办法第84-85页
第三章 共性与个性:幼儿运用策略的过程性特征第85-95页
    一、幼儿运用策略的过程具有交叠穿插性第85-86页
        (一) 第一步策略相同,后面几步策略有不同第85-86页
        (二) 第一步策略不同,后面几步策略有相同第86页
    二、幼儿运用策略的过程具有计划性第86-88页
        (一) 先确定目标,分解目标,再想办法加入第86-87页
        (二) 先与被加入者建立熟悉的关系,再逐步或直接进入第87-88页
    三、幼儿运用策略的过程具有差异性第88-91页
        (一) 幼儿能持续不断地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参与问题第88-89页
        (二) 幼儿运用策略的层次类型(理智从容型,主动大胆型,回避型和强势型)第89-91页
    四、幼儿运用策略的过程反思性不强第91-92页
        (一) 很难解释自己运用策略的过程:我平时都是这么玩的第91-92页
        (二) 用想到的方法逐个试误:“我以前就是这么做的第92页
    五、幼儿运用策略的过程具有一种惯性倾向第92-94页
        (一) 惯用已有的游戏经验:“先去玩别的,等他们走了再去玩”第92-93页
        (二) 运用唇部自语的方式表达需要:给我玩嘛,我也想玩第93-94页
    六、幼儿运用策略的过程具有迂回性第94-95页
        (一) 找说辞推托,使被参与者放松警惕第94页
        (二) 带有信息式询问,获取更多游戏信息第94-95页
第四章 讨论与建议第95-112页
    一、讨论部分第95-104页
        (一) 依赖与自主:幼儿参与游戏的惯性倾向和发展趋向第95-96页
        (二) 相近与相似:幼儿参与通路受阻的关键成因第96页
        (三) 支持与无奈: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现实窘境第96-104页
    二、建议部分第104-112页
        (一) 引入环节以开放和挑战性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创造第104-105页
        (二) 分享讨论中记录过程,学习可视化第105-107页
        (三) 游戏过程中教师指导的“三步走”方法第107-110页
        (四) 幼儿选择有效参与策略的经验借鉴第110-112页
结语第112-114页
    一、研究反思第112-113页
        (一) 研究方法的反思第112页
        (二) 研究内容的反思第112-113页
    二、研究展望第113-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19页
附录A第119-125页
附录B第125-126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26-127页
致谢第127-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汉书》引《礼》研究
下一篇:唐代遗诏、即位册文诸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