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实践美学思想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一) 研究的缘由及意义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的方法及特色 | 第11页 |
(三) 研究的内容及框架 | 第11-13页 |
一、《手稿》中实践美学思想的研究缘起 | 第13-17页 |
(一) 国内《手稿》美学思想研究 | 第13-15页 |
1. 源于《手稿》的美学大讨论 | 第13-14页 |
2. 伴随《手稿》热的“美学热” | 第14-15页 |
(二) 国外《手稿》美学思想研究 | 第15-17页 |
1. 前苏联审美本质的讨论 | 第15-16页 |
2. 西方美学的人本文化研讨 | 第16-17页 |
二、《手稿》中实践美学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 第17-25页 |
(一) 康德的美学思想 | 第17-20页 |
1. 审美判断力分析 | 第17-18页 |
2. 鉴赏力四契机说 | 第18-19页 |
3. 美与崇高 | 第19-20页 |
(二) 席勒的美学思想 | 第20-22页 |
1. 美的本质论 | 第21页 |
2. 审美教育论 | 第21-22页 |
(三)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 | 第22-25页 |
1. 美的本质论 | 第23页 |
2. 艺术论 | 第23-25页 |
三、《手稿》中实践美学思想的基本观点 | 第25-36页 |
(一) 马克思对先前美学思想的批判与继承 | 第25-30页 |
1. 从“精神实践”到“物质实践” | 第25-28页 |
2. 从“自由的审美之邦”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 第28-30页 |
(二) 马克思在《手稿》中的实践美学思想 | 第30-36页 |
1. 探讨美的根源:“劳动创造了美” | 第30-32页 |
2. 探索美的本质:“自然的人化” | 第32-33页 |
3. 探寻美的规律: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 | 第33-36页 |
四、《手稿》中实践美学思想对“美丽中国”的启示 | 第36-40页 |
(一) 发掘劳动过程的创造之美 | 第36-37页 |
(二)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 第37-38页 |
(三) 探索社会发展的全面之美 | 第38-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