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环己酮参与的C-N键生成反应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32页
    1.1 引言第10-11页
    1.2 环己酮的用途及主要合成方法第11-12页
    1.3 环己酮及衍生物环己烯酮参与的反应研究进展第12-25页
        1.3.1 环己酮和环己烯酮氧化脱氢研究进展第12-14页
        1.3.2 环己酮和环己烯酮参与形成C-C键的研究进展第14-16页
        1.3.3 环己酮和环己烯酮参与形成C-杂键的研究进展第16-25页
    1.4 论文研究思想和研究内容第25-27页
    参考文献第27-32页
第2章 以环己酮和芳香硝基化合物为原料的二芳基胺生成反应研究第32-58页
    2.1 研究背景第32-37页
        2.1.1 二芳胺及衍生物的重要性第32-33页
        2.1.2 二芳胺化合物的研究进展第33-37页
    2.2 课题的提出第37-38页
    2.3 条件优化第38-42页
        2.3.1 配体的筛选第38-40页
        2.3.2 催化剂的筛选第40页
        2.3.3 溶剂的筛选第40-41页
        2.3.4 其他反应条件的筛选第41-42页
    2.4 底物拓展第42-44页
        2.4.1 芳香硝基化合物的适应性考察第42-43页
        2.4.2 环己酮衍生物的适应性考察第43-44页
    2.5 机理研究第44-45页
    2.6 实验部分第45-54页
        2.6.1 实验所用测试仪器第45页
        2.6.2 实验所用原料与试剂第45-46页
        2.6.3 合成二芳胺的基本步骤第46页
        2.6.4 产物结构表征第46-54页
    2.7 本章小结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第3章 无过渡金属条件下脒和酮合成咪唑啉酮的反应研究第58-90页
    3.1 研究背景第58-60页
        3.1.1 咪唑啉酮衍生物的重要性第58页
        3.1.2 咪唑啉酮衍生物的合成进展第58-60页
    3.2 课题的提出第60-61页
    3.3 条件优化第61-64页
        3.3.1 碱的筛选第61-63页
        3.3.2 溶剂的筛选第63页
        3.3.3 其他反应条件的筛选第63-64页
    3.4 底物拓展第64-67页
        3.4.1 脒类化合物的适应性考察第64-65页
        3.4.2 环状酮衍生物的适应性考察第65-66页
        3.4.3 链状酮衍生物的适应性考察第66-67页
    3.5 机理研究第67-72页
        3.5.1 ~(13)C标记实验第67-69页
        3.5.2 ~(18)O标记实验第69-70页
        3.5.3 可能中间体探索实验第70-72页
    3.6 实验部分第72-86页
        3.6.1 实验所用测试仪器第72-73页
        3.6.2 实验所用原料与试剂第73页
        3.6.3 合成咪唑啉酮的基本步骤第73页
        3.6.4 产物结构表征第73-86页
    3.7 本章小结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0页
第4章 环己酮和 2-氨基吡啶合成苯并[4,5]咪唑并[1,2-a]吡啶的反应研究第90-117页
    4.1 研究背景第90-95页
        4.1.1 苯并[4,5]咪唑并[1,2-a]吡啶类化合物的应用第90-91页
        4.1.2 苯并[4,5]咪唑并[1,2-a]吡啶类化合物的合成进展第91-95页
    4.2 课题的提出第95-96页
    4.3 条件优化第96-99页
        4.3.1 添加剂的筛选第96-97页
        4.3.2 溶剂的筛选第97-98页
        4.3.3 其他反应条件的筛选第98-99页
    4.4 底物拓展第99-101页
        4.4.1 环己酮衍生物的适应性考察第99-100页
        4.4.2 2-氨基吡啶类化合物的适应性考察第100-101页
    4.5 机理研究第101-102页
    4.6 实验部分第102-114页
        4.6.1 实验所用测试仪器第102-103页
        4.6.2 实验所用原料与试剂第103页
        4.6.3 合成苯并[4,5]咪唑并[1,2-a]吡啶类化合物的基本步骤第103页
        4.6.4 产物结构表征第103-114页
    4.7 本章小结第114-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17页
第5章 2-氨基苯并噻唑和环状酮合成咪唑并[2,1-b]苯并噻唑衍生物的反应研究第117-142页
    5.1 研究背景第117-121页
        5.1.1 咪唑并[2,1-b]苯并噻唑类化合物的应用第117页
        5.1.2 咪唑并[2,1-b]苯并噻唑类化合物的合成进展第117-121页
    5.2 课题的提出第121页
    5.3 条件优化第121-124页
        5.3.1 添加剂的筛选第121-122页
        5.3.2 溶剂的筛选第122-123页
        5.3.3 其他反应条件的筛选第123-124页
    5.4 底物拓展第124-126页
        5.4.1 环状酮的适应性考察第124-125页
        5.4.2 2-氨基苯并噻唑类化合物的适应性考察第125-126页
    5.5 实验部分第126-138页
        5.5.1 实验所用测试仪器第126页
        5.5.2 实验所用原料与试剂第126页
        5.5.3 合成咪唑并[2,1-b]苯并噻唑类化合物的基本步骤第126-127页
        5.5.4 产物结构表征第127-138页
    5.6 本章小结第138-139页
    参考文献第139-142页
结论第142-143页
致谢第143-144页
附录Ⅰ 部分化合物的核磁谱图第144-184页
附录Ⅱ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84页

论文共1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宁市客运交通低碳发展研究
下一篇:生物硝化抑制剂MHPP对拟南芥根系发育影响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