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妇产科论文--妇科病论文--不孕论文

滋肾育胎丸对肾虚型PCOS不孕患者促排卵的干预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4-16页
第一章 文献研究第16-42页
    1 中医药对PCOS不孕的认识第16-22页
        1.1 PCOS不孕的中医病因病机第16-20页
        1.2 PCOS不孕的中医药治疗第20-22页
    2 西医对PCOS不孕的认识第22-35页
        2.1 PCOS不孕的西医发病机制和相关因素第23-29页
        2.2 PCOS不孕的西医治疗第29-35页
    3 PCOS不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第35-37页
        3.1 促排卵西药结合中医辨证治疗第35页
        3.2 西药结合中药人工周期疗法第35-36页
        3.3 西药联合针灸治疗第36页
        3.4 手术联合中药治疗第36-37页
        3.5 现代辅助生殖技术联合中医药治疗第37页
    4 中西医治疗PCOS的优越性和不足之处第37页
    5 滋肾育胎丸的药理及临床研究第37-40页
        5.1 滋肾育胎丸的药效学研究第39页
        5.2 滋肾育胎丸的内分泌调节作用第39-40页
        5.3 滋肾育胎丸的安全性研究第40页
    6 立题依据第40-42页
第二章 临床研究第42-82页
    研究目的第42页
    临床研究一 回顾性队列研究第42-60页
        1 研究方法第42-48页
            1.1 研究对象来源第42页
            1.2 诊断标准第42-43页
            1.3 纳入标准第43页
            1.4 排除标准第43-45页
            1.5 治疗方法第45-46页
            1.6 资料的整理方法和内容第46页
            1.7 观察指标和方法第46-47页
            1.8 统计学方法第47-48页
        2 研究结果第48-53页
            2.1 两组病例年龄、不孕病程比较第48页
            2.2 两组病例不孕类型比较第48-49页
            2.3 两组病例治疗后HCG注射日平均子宫内膜厚度比较第49页
            2.4 两组病例排卵期子宫内膜形态比较第49-50页
            2.5 两组病例周期优卵泡数比较第50页
            2.6 两组病例周期排卵率比较第50-51页
            2.7 两组病例LUFS发生率比较第51页
            2.8 两组病例妊娠率比较第51页
            2.9 两组病例流产率、双(多)胎妊娠率、活产率比较第51-52页
            2.10 两组病例OHSS发生率第52-53页
        3 讨论第53-60页
            3.1 肾虚是PCOS排卵障碍不孕的主要病机第53-54页
            3.2 补肾法促排卵的作用机理第54-55页
            3.3 研究结果分析第55-60页
    临床研究二 前瞻性研究第60-82页
        1 研究方法第60-65页
            1.1 研究对象来源第60页
            1.2 诊断标准第60页
            1.3 纳入标准第60-61页
            1.4 排除标准第61页
            1.5 剔除病例标准第61页
            1.6 终止及脱落病例标准第61页
            1.7 研究样本含量估算第61-62页
            1.8 随机化原则第62页
            1.9 治疗方法第62-63页
            1.10 观察指标和方法第63-64页
            1.11 安全性观察指标第64页
            1.12 统计学方法第64-65页
        2 研究结果第65-75页
            2.1 两组病例治疗前各项基线资料比较第65-68页
            2.2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第68-70页
            2.3 两组病例治疗后各指标比较第70-75页
            2.4 安全性分析第75页
        3 讨论第75-82页
            3.1 滋肾育胎丸促排卵的疗效分析第75页
            3.2 滋肾育胎丸对子宫动脉血流的影响第75-77页
            3.3 滋肾育胎丸对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第77-79页
            3.4 滋肾育胎丸对血清AMH的影响第79-80页
            3.5 滋肾育胎丸对肾虚证候和BMI的影响第80-82页
结语第82-84页
    结论第82页
    创新点第82页
    不足之处第82-83页
    今后的研究思路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93页
附录第93-103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03-104页
致谢第104-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控温包装的相变胶囊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下一篇:我国进口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