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声压振速联合处理 | 第10-11页 |
1.3 信源数检测与阵列信号处理 | 第11-12页 |
1.4 方位估计与阵列信号处理 | 第12-13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2章 声矢量圆阵声压振速联合处理 | 第14-24页 |
2.1 声矢量圆阵信号接收模型 | 第14-15页 |
2.2 圆阵的参数优化设计 | 第15-20页 |
2.2.1 圆阵与线阵的指向性对比分析 | 第15-17页 |
2.2.2 圆阵参数设置 | 第17-18页 |
2.2.3 圆阵参数改变对方位估计性能的影响 | 第18-20页 |
2.3 声压振速联合处理协方差矩阵构造 | 第20-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3章 声矢量圆阵目标信源数检测 | 第24-38页 |
3.1 经典检测准则分析 | 第24-26页 |
3.1.1 信息论检测准则 | 第24-25页 |
3.1.2 GDE检测准则 | 第25-26页 |
3.2 LikeGDE检测准则 | 第26-27页 |
3.2.1 空间时间延迟处理 | 第26-27页 |
3.2.2 基于特征向量投影的检测准则 | 第27页 |
3.3 基于特征值多阈值修正的信源数检测方法 | 第27-29页 |
3.3.1 声压振速互协方差矩阵特征值分析 | 第27-28页 |
3.3.2 信号与噪声子空间特征值的重划分 | 第28-29页 |
3.4 基于特征值、特征向量联合的LikeGDE检测方法 | 第29页 |
3.5 仿真性能分析 | 第29-36页 |
3.5.1 不同信噪比下检测性能分析 | 第29-32页 |
3.5.2 快拍数改变对检测性能的影响 | 第32-33页 |
3.5.3 两信号入射角度差改变对检测性能的影响 | 第33-34页 |
3.5.4 不同协方差矩阵构造方法对检测性能的影响 | 第34-35页 |
3.5.5 声压振速联合处理条件下不同检测方法性能分析 | 第35-3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4章 声矢量圆阵模态域方位估计 | 第38-50页 |
4.1 模态域变换 | 第38-41页 |
4.1.1 声压振速联合处理协方差矩阵构造 | 第40-41页 |
4.2 MVDR波束形成方法 | 第41-43页 |
4.3 多重信号分类法 | 第43页 |
4.3.1 Toeplitz矩阵重构 | 第43页 |
4.4 旋转不变子空间法 | 第43-45页 |
4.4.1 旋转不变子空间算法原理 | 第44-45页 |
4.5 方位估计性能分析 | 第45-49页 |
4.5.1 声压、矢量方法方位估计性能分析 | 第45-46页 |
4.5.2 MVDR、MUSIC方法方位估计性能对比分析 | 第46页 |
4.5.3 ESPRIT、MUSIC性能对比分析 | 第46-47页 |
4.5.4 不同信噪比下空间谱性能分析 | 第47-48页 |
4.5.5 相干目标方位估计性能分析 | 第48-4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声矢量圆阵目标检测与方位估计水池实验 | 第50-59页 |
5.1 消声水池实验概述 | 第50-53页 |
5.1.1 实验系统 | 第50-52页 |
5.1.2 实验参数设置 | 第52-53页 |
5.2 信源数检测实验结果分析 | 第53-55页 |
5.2.1 信噪比改变对检测性能的影响 | 第53-55页 |
5.2.2 不同快拍下检测性能分析 | 第55页 |
5.3 方位估计实验结果分析 | 第55-58页 |
5.3.1 单目标定位 | 第56-57页 |
5.3.2 相干源定位 | 第57-5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