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化学发光概述 | 第11-16页 |
1.1.1 化学发光基本原理 | 第11-12页 |
1.1.2 化学发光常见类型 | 第12-16页 |
1.1.2.1 鲁米诺及其衍生物 | 第13页 |
1.1.2.2 吖啶酯类化学发光试剂 | 第13-14页 |
1.1.2.3 过氧化草酸酯类化合物 | 第14-15页 |
1.1.2.4 无机金属配合物化学发光体系 | 第15页 |
1.1.2.5 其它化学发光体系 | 第15-16页 |
1.2 化学发光催化剂 | 第16-19页 |
1.2.1 金属类催化剂 | 第16-18页 |
1.2.2 生物类催化剂 | 第18-19页 |
1.3 化学发光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 第19-23页 |
1.3.1 生物小分子分析 | 第19-20页 |
1.3.2 核酸分子分析 | 第20-21页 |
1.3.3 蛋白分子分析 | 第21-23页 |
1.4 本论文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3-25页 |
第2章 基于两端封闭DNA酶的化学发光检测miRNAs | 第25-48页 |
2.1 引言 | 第25-26页 |
2.2 仪器与试剂 | 第26-28页 |
2.2.1 仪器 | 第26页 |
2.2.2 试剂 | 第26-28页 |
2.3 实验步骤 | 第28-29页 |
2.3.1 荧光标记验证封闭和激活过程 | 第28-29页 |
2.3.2 基于两端封闭的DNA酶测定miRNA | 第29页 |
2.3.3 从加标血清和加标缓冲中提取miRNA | 第29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9-46页 |
2.4.1 实验设计和DNA酶的封闭激活效率 | 第29-31页 |
2.4.2 验证DNA酶序列两端被封闭的过程 | 第31-33页 |
2.4.3 验证两端封闭的DNA酶被miRNA激活的过程 | 第33-36页 |
2.4.3.1 活化Hemin适配体的 5’端 | 第33-34页 |
2.4.3.2 活化Hemin适配体的 3’端 | 第34-35页 |
2.4.3.3 G-四链体的形成 | 第35-36页 |
2.4.4 不同催化体系的比较 | 第36-38页 |
2.4.5 两端封闭DNA酶体系测定miRNA的条件优化 | 第38-42页 |
2.4.5.1 NH_4~+对化学发光体系的影响 | 第38-39页 |
2.4.5.2 k~+对化学发光体系的影响 | 第39-40页 |
2.4.5.3 探针DNA与封闭DNA的比例对化学发光体系的影响 | 第40-41页 |
2.4.5.4 Hemin浓度对化学发光体系的影响 | 第41页 |
2.4.5.5 两端封闭探针浓度化学发光的影响 | 第41-42页 |
2.4.6 两端封闭体系的选择性考察 | 第42-43页 |
2.4.7 两端封闭体系对miRNA-21 的测定 | 第43-44页 |
2.4.8 两端封闭体系对其它目标物的检测 | 第44-45页 |
2.4.9 不同传感体系对核酸测定的比较 | 第45-46页 |
2.5 结论 | 第46-48页 |
第3章 基于CdTe量子点-双酶化学发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检测氧化酶底物 | 第48-64页 |
3.1 引言 | 第48-4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9-52页 |
3.2.1 仪器与试剂 | 第49-50页 |
3.2.1.1 仪器 | 第49页 |
3.2.1.2 试剂 | 第49-50页 |
3.2.1.3 溶液的配制 | 第50页 |
3.2.2 实验方法及步骤 | 第50-52页 |
3.2.2.1 量子点的合成 | 第50-51页 |
3.2.2.2 双酶-量子点CRET探针的合成 | 第51页 |
3.2.2.3 样品检测 | 第51-5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2-63页 |
3.3.1 量子点的合成 | 第52-53页 |
3.3.2 双酶-量子点CRET体系的构建 | 第53-55页 |
3.3.2.1 双酶-量子点CRET体系的设计 | 第53-54页 |
3.3.2.2 双酶-量子点CRET体系的比较 | 第54-55页 |
3.3.3 双酶-量子点CRET体系条件优化 | 第55-58页 |
3.3.3.1 鲁米诺pH的优化 | 第55-56页 |
3.3.3.2 鲁米诺浓度的优化 | 第56-57页 |
3.3.3.3 双酶量子点偶联物浓度的优化 | 第57-58页 |
3.3.4 双酶-量子点CRET体系测定葡萄糖 | 第58-60页 |
3.3.5 双酶-量子点CRET体系测定游离胆固醇 | 第60-61页 |
3.3.6 双酶-量子点CRET体系的应用 | 第61-62页 |
3.3.7 不同传感体系检测葡萄糖和游离胆固醇的比较 | 第62-63页 |
3.4 结论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