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 创新点 | 第16-18页 |
第2章 “两化融合”与企业国际竞争新优势的理论概述及机理分析 | 第18-28页 |
2.1 “两化融合”的界定与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2.1.1 “两化融合”的背景 | 第18页 |
2.1.2 “两化融合”的定义 | 第18-19页 |
2.1.3 “两化融合”的内容 | 第19-20页 |
2.2 海尔集团“两化融合”的现实状况 | 第20-23页 |
2.2.1 基础条件 | 第20-21页 |
2.2.2 政策环境 | 第21页 |
2.2.3 现状分析 | 第21-23页 |
2.3 国际竞争新优势的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2.3.1 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定义 | 第23页 |
2.3.2 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内容 | 第23-24页 |
2.4 “两化融合”与企业国际竞争新优势的联系 | 第24-26页 |
2.4.1 企业国际竞争新优势的体现 | 第24-25页 |
2.4.2 企业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内容 | 第25页 |
2.4.3 “两化融合”与企业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关系 | 第25-26页 |
2.5 “两化融合”重塑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途径分析 | 第26-28页 |
2.5.1 信息化联结了工业企业价值链要素,实现价值提升 | 第26页 |
2.5.2 信息化合理配置了企业的管理流程,实现模式变革 | 第26-27页 |
2.5.3 信息化重新定义了企业的战略布局,实现文化再造 | 第27-28页 |
第3章 “两化融合”影响海尔集团国际竞争新优势的模糊综合评价 | 第28-46页 |
3.1 海尔集团重塑国际竞争新优势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8-30页 |
3.1.1 国际市场宏观环境的不适应性 | 第28-29页 |
3.1.2 缺乏自上而下的管理变革理念 | 第29页 |
3.1.3 缺乏完善的企业创新机制 | 第29-30页 |
3.1.4 缺乏充足的信息化人才储备 | 第30页 |
3.2 价值链理论与海尔集团“两化融合”评价 | 第30-37页 |
3.2.1 价值链理论的内涵和发展 | 第30-31页 |
3.2.2 价值链理论在“两化融合”效果评价指标选择中的应用 | 第31-33页 |
3.2.3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海尔集团“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第33-37页 |
3.3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7-46页 |
3.3.1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第37-38页 |
3.3.2 层次分析法原理 | 第38-40页 |
3.3.3 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40-46页 |
第4章 “两化融合”下强化海尔集团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对策建议 | 第46-51页 |
4.1 “两化融合”下海尔集团竞争力提升渠道分析 | 第46-48页 |
4.1.1 管理制度方面 | 第46页 |
4.1.2 生产应用方面 | 第46-47页 |
4.1.3 市场建设方面 | 第47页 |
4.1.4 资金人才方面 | 第47-48页 |
4.2 “两化融合”下塑造海尔集团竞争新优势的措施 | 第48-51页 |
4.2.1 以创新驱动国际竞争优势重塑 | 第48页 |
4.2.2 将知识转化为国际竞争新优势 | 第48-49页 |
4.2.3 加强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 第49页 |
4.2.4 提高国际化水平与出口竞争力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附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