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力学耦合的风电机组载荷控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7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5-19页 |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5-18页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8-19页 |
1.2 风电机组建模的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2.1 风速场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2.2 风电机组动力学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3 风电机组控制的研究现状 | 第21-25页 |
1.3.1 风电机组功率控制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3.2 风电机组载荷控制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第2章 复杂工况下风电机组载荷特性研究 | 第27-45页 |
2.1 引言 | 第27页 |
2.2 复杂风况下风轮的载荷特性 | 第27-39页 |
2.2.1 风切变下风轮的载荷特性 | 第29-32页 |
2.2.2 湍流下风轮的载荷特性 | 第32-35页 |
2.2.3 塔影效应下风轮的载荷特性 | 第35-38页 |
2.2.4 尾流效应下风轮的载荷特性 | 第38-39页 |
2.3 波浪作用下塔架的载荷特性 | 第39-43页 |
2.3.1 波浪水平方向的速度和加速度 | 第40-41页 |
2.3.2 波浪的绕射 | 第41-42页 |
2.3.3 波浪对塔架的作用力 | 第42-4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3章 基于动力学的风电机组载荷建模 | 第45-77页 |
3.1 引言 | 第45-46页 |
3.2 风电机组中的坐标系 | 第46-48页 |
3.3 风轮建模 | 第48-67页 |
3.3.1 叶片的载荷建模 | 第48-60页 |
3.3.2 叶片的模态特性 | 第60-67页 |
3.4 塔架建模 | 第67-72页 |
3.4.1 塔架的载荷建模 | 第69-71页 |
3.4.2 塔架的运动 | 第71-72页 |
3.5 传动链扭振建模 | 第72-73页 |
3.6 电气系统建模 | 第73-74页 |
3.7 变桨系统建模 | 第74-75页 |
3.8 模型的离散数值计算 | 第75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4章 基于LPV增益调度的功率控制 | 第77-97页 |
4.1 引言 | 第77-79页 |
4.2 基于风轮转速的控制 | 第79-89页 |
4.2.1 适应复杂风况的变桨控制 | 第80-88页 |
4.2.2 稳定功率输出的转矩控制 | 第88页 |
4.2.3 过渡区的控制 | 第88-89页 |
4.3 风电机组的 LPV 增益调度控制 | 第89-96页 |
4.3.1 LPV 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 第89-91页 |
4.3.2 LPV控制器 | 第91-92页 |
4.3.3 风电机组的 LPV 模型与控制器设计 | 第92-94页 |
4.3.4 算例分析 | 第94-9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5章 降低疲劳损伤的风电机组载荷控制 | 第97-133页 |
5.1 引言 | 第97页 |
5.2 疲劳载荷 | 第97-99页 |
5.3 传动链的载荷控制 | 第99-106页 |
5.3.1 传动链的Kalman滤波 | 第101-102页 |
5.3.2 传动链的阻尼控制 | 第102-106页 |
5.4 塔架的载荷控制 | 第106-111页 |
5.4.1 塔架前后向的阻尼控制 | 第106-109页 |
5.4.2 塔架侧向的振动控制 | 第109-111页 |
5.5 叶片载荷的控制 | 第111-131页 |
5.5.1 独立变桨的基本控制策略 | 第111-118页 |
5.5.2 叶片不对称载荷的独立变桨控制 | 第118-126页 |
5.5.3 不同载荷测量的独立变桨控制 | 第126-13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31-13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3-136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133-134页 |
6.2 论文创新点 | 第134-135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135-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46-14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147-148页 |
致谢 | 第148-149页 |
作者简历 | 第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