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治河工程与防洪工程论文--防洪工程论文--防凌、防凌建筑物论文

万家寨水库建成后上游河段冰情特性分析及冰情信息模拟预报模型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13-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1.2 研究意义及目标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5-18页
        1.2.1 冰情观测及分析第15-16页
        1.2.2 数值模拟第16-17页
        1.2.3 冰情预报研究进展第17页
        1.2.4 万家寨水库建成后上游河段冰情研究现状第17-18页
    1.3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 技术路线第19-20页
2 研究区概况第20-23页
    2.1 自然地理概况第20-21页
    2.2 水文气象第21页
    2.3 河道地形第21-22页
    2.4 冰情概况第22-23页
3 万家寨水库建成后上游河段冰情特性第23-47页
    3.1 万家寨上游河段冰情特征第23-32页
        3.1.1 流凌、封河和开河日期第23页
        3.1.2 封开河顺序及形式第23-26页
        3.1.3 冰塞、冰坝特点及成因第26-32页
    3.2 万家寨水库建成后冰情特征的变化第32-34页
    3.3 万家寨水库建成后冰情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4-45页
        3.3.1 河道形态第34-38页
        3.3.2 气象条件第38-41页
        3.3.3 水库调节第41-42页
        3.3.4 水力因素第42-45页
        3.3.5 人为因素第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7页
4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万家寨上游河段冰情信息预报模型的建立第47-55页
    4.1 概述第47页
    4.2 支持向量机的基本原理第47-48页
        4.2.1 统计学习理论第47页
        4.2.2 问题的提出第47页
        4.2.3 经验风险最小化(ERM)第47-48页
    4.3 支持向量机优化算法第48-50页
        4.3.1 最优分类面第48-49页
        4.3.2 支持向量机回归第49-50页
        4.3.3 核函数第50页
    4.4 万家寨上游河段冰情信息预报支持向量机模型的建立第50-54页
        4. 4.1建模步骤第50-51页
        4.4.2 模型参数选取第51页
        4.4.3 预报结果分析第51-54页
            4.4.3.1 流凌日期第51-52页
            4.4.3.2 封河日期第52-53页
            4.4.3.3 开河日期第53-54页
    4.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5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万家寨上游河段冰情信息预报模型的建立第55-61页
    5.1 BP神经网络概述第55-56页
        5.1.1 BP神经网络的定义及特点第55页
        5.1.2 BP神经网络的基本思想第55-56页
    5.2 BP神经网络建模步骤第56-57页
    5.3 模型建立与应用第57-60页
        5.3.1 模型参数的选取第57-58页
        5.3.2 预报结果分析第58-60页
            5.3.2.1 流凌日期第58-59页
            5.3.2.2 封河日期第59页
            5.3.2.3 开河日期第59-60页
    5.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6 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万家寨上游河段冰情信息预报模型的建立第61-70页
    6.1 偏最小二乘回归概述第61页
    6.2 偏最小二乘回归原理第61-62页
    6.3 模型建立第62-67页
        6.3.1 建模步骤第62-63页
        6.3.2 交叉有效性分析第63-64页
        6.3.3 预报结果分析第64-67页
            6.3.3.1 流凌日期第64-65页
            6.3.3.2 封河日期第65-66页
            6.3.3.3 开河日期第66-67页
    6.4 模型评价第67-70页
7 万家寨上游河段冰厚模拟数学模型的建立第70-86页
    7.1 基于累积负气温法的冰盖厚度模拟第70-74页
        7.1.1 累积负气温法第70-72页
        7.1.2 改进累积负气温法第72-74页
            7.1.2.1 改进累积负气温公式第72页
            7.1.2.2 冰盖厚度计算第72-74页
    7.2 基于统一度-日法的冰盖厚度模拟第74-83页
        7.2.1 冰厚热力增长模型第75-76页
        7.2.2 冰厚衰减模型第76页
        7.2.3 统一度-日法实际应用第76-83页
            7.2.3.1 统一度-日法模型参数率定第76-77页
            7.2.3.2 模拟结果验证第77-83页
    7.3 两种模型模拟结果对比第83-85页
    7.4 本章小结第85-86页
8 结论与展望第86-88页
    8.1 结论第86页
    8.2 展望第86-88页
致谢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3页
作者简介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微惯性传感器的图像三维重建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Pandaboard的图像采集、展开、显示与编码压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