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语表 | 第11-12页 |
1 前言 | 第12-22页 |
1.1 双峰驼 | 第12-14页 |
1.1.1 双峰驼的分布情况 | 第12页 |
1.1.2 双峰驼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12-13页 |
1.1.3 双峰驼生产价值 | 第13-14页 |
1.2 CYPs的概述 | 第14-18页 |
1.2.1 CYPs的结构 | 第14页 |
1.2.2 CYPs命名和分类 | 第14-15页 |
1.2.3 CYPs的诱导和抑制研究 | 第15页 |
1.2.4 CYPs与药物代谢 | 第15-16页 |
1.2.5 CYPs常用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2.6 CYPs的应用 | 第17-18页 |
1.3 CYP1A亚家族 | 第18-21页 |
1.3.1 CYP1A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2 CYP1A的基因结构及其表达 | 第19页 |
1.3.3 CYP1A的基因多态性 | 第19页 |
1.3.4 CYP1A代谢的底物 | 第19-20页 |
1.3.5 CYP1A酶活性的诱导 | 第20页 |
1.3.6 CYP1A酶活性的抑制 | 第20页 |
1.3.7 双峰驼CYP1A酶的相关研究 | 第20-21页 |
1.4 本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21-22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2-26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22页 |
2.1.2 仪器设备 | 第22页 |
2.1.3 实验试剂 | 第22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2-26页 |
2.2.1 建立RP-HPLC法测定双峰驼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的方法 | 第22-24页 |
2.2.2 CYP1A酶特异性探针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在双峰驼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 第24-25页 |
2.2.3 数据处理和分析 | 第25-26页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6-36页 |
3.1 对乙酰氨基酚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6页 |
3.2 相对回收率和绝对回收率 | 第26-27页 |
3.3 日内和日间差异精密度 | 第27页 |
3.4 方法专属性考察 | 第27-29页 |
3.5 对乙酰氨基酚在双峰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29-31页 |
3.5.1 探针底物对乙酰氨基酚在双峰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 第29-30页 |
3.5.2 酶抑制剂+探针底物组对乙酰氨基酚在双峰驼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 | 第30-31页 |
3.6 酶抑制剂对对乙酰氨基酚在双峰驼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 第31-36页 |
3.6.1 两组双峰驼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的比较 | 第31-32页 |
3.6.2 两组双峰驼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比较分析 | 第32-36页 |
4 讨论 | 第36-41页 |
4.1 探针底物的选定 | 第36-37页 |
4.2 RP-HPLC色谱条件的确定 | 第37页 |
4.3 血浆样品的处理 | 第37-38页 |
4.4 对乙酰氨基酚在双峰驼体内的药动学特征 | 第38-39页 |
4.5 酶抑制剂对对乙酰氨基酚在双峰驼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 第39-41页 |
5 结论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51页 |
作者简介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