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方法 | 第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12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 第14-26页 |
2.1 信息不对称理论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2.1.1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研究 | 第14-15页 |
2.1.2 非对称信息下的契约关系 | 第15-16页 |
2.2 非对称信息下设计的逆向选择 | 第16-20页 |
2.2.1 设计业务(国外)的获取 | 第16-17页 |
2.2.2 设计方面的逆向选择 | 第17-18页 |
2.2.3 国内设计逆向选择的研究 | 第18-20页 |
2.3 博弈理论研究综述 | 第20-22页 |
2.3.1 国外博弈论的研究 | 第20-21页 |
2.3.2 国内博弈论的研究 | 第21页 |
2.3.3 博弈论的基本模型 | 第21-22页 |
2.4 多目标决策的权重确定方法综述 | 第22-24页 |
2.4.1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的现状研究 | 第22-23页 |
2.4.2 主观、客观赋权法优缺点比较 | 第23页 |
2.4.3 常用确定权重方法 | 第23-24页 |
2.5 借鉴与启示 | 第24-26页 |
第3章 设计企业逆向选择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 第26-32页 |
3.1 设计企业招标时逆向选择问题的分析 | 第26-28页 |
3.1.1 制度方面的分析 | 第26页 |
3.1.2 行业方面的分析 | 第26页 |
3.1.3 业主方面的分析 | 第26-28页 |
3.2 政府在招标阶段对设计企业逆向选择的对策研究 | 第28-29页 |
3.2.1 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 | 第28-29页 |
3.2.2 信用评价体系 | 第29页 |
3.2.3 法律法规 | 第29页 |
3.3 设计行业对设计企业逆向选择的对策研究 | 第29页 |
3.4 业主对设计企业逆向选择的对策研究 | 第29-31页 |
3.4.1 前期一些准备工作 | 第30页 |
3.4.2 重视设计企业的设计服务能力的选择 | 第30页 |
3.4.3 实行科学决策,控制招标费用 | 第30页 |
3.4.4 公正科学的评标指标和评标方法 | 第30-3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设计企业评标决策模型的构建 | 第32-66页 |
4.1 评标决策模型指标的构建 | 第32-48页 |
4.1.1 评标指标选择的原则 | 第32-33页 |
4.1.2 对以往研究成果的指标初选 | 第33页 |
4.1.3 评标指标第一轮选择调整 | 第33-34页 |
4.1.4 评标指标第二轮选择调整 | 第34-44页 |
4.1.5 指标内涵的界定 | 第44-48页 |
4.2 评标决策模型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48-51页 |
4.2.1 常用方法的特点分析 | 第48-50页 |
4.2.2 本研究对象的特征分析及方法选择 | 第50-51页 |
4.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1-59页 |
4.3.1 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 | 第51-56页 |
4.3.2 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56-59页 |
4.4 评价指标的量化与赋值 | 第59-65页 |
4.4.1 评价指标的量化 | 第59-62页 |
4.4.2 选择设计企业的评价方法 | 第62-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案例分析 | 第66-73页 |
5.1 案例介绍 | 第66-67页 |
5.2 案例分析 | 第67-71页 |
5.2.1 定量指标赋值 | 第67-70页 |
5.2.2 定性指标取值 | 第70-71页 |
5.3 设计企业评分排名 | 第71-72页 |
5.4 小结 | 第72-73页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3-75页 |
6.1 结论 | 第73-74页 |
6.2 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附录Ⅰ 设计企业评标评价指标重要程度调查表 | 第79-81页 |
附录Ⅱ 设计企业评标评价指标权重咨询表 | 第8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