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残青少年服装的心理因素与设计思想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7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 ·肢体残疾青少年着装的困境 | 第7-8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 ·文献综述 | 第8-1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12-14页 | 
|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研究框架 | 第14页 | 
| ·本文创新点 | 第1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4-17页 | 
| 第2章 假设和概念的基本界定 | 第17-23页 | 
| ·基本假设 | 第17-19页 | 
| ·供不应求假设 | 第17页 | 
| ·消费者需求层次假设 | 第17-18页 | 
| ·基于服装人体工程学的人性化设计假设 | 第18-19页 | 
| ·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 ·服装 | 第19页 | 
| ·青少年 | 第19-20页 | 
| ·肢体残疾 | 第20页 | 
| ·肢体残疾的标准与分级 | 第20-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 第3章 基于肢残青少年生理特征的心理因素分析 | 第23-31页 | 
| ·正常青少年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 | 第23-24页 | 
| ·正常青少年的生理特征 | 第23页 | 
| ·正常青少年的心理特征 | 第23-24页 | 
| ·肢残青少年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 | 第24-28页 | 
| ·肢残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关系 | 第24-26页 | 
| ·肢残青少年SCL—90症状自评量表报告 | 第26-27页 | 
| ·肢残青少年心理特征 | 第27-28页 | 
| ·震后肢残青少年一般心理特点初探 | 第28-29页 | 
| ·消极方面 | 第29页 | 
| ·积极方面 | 第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 第4章 影响肢残青少年服装的心理因素 | 第31-39页 | 
| ·心理因素的定义和构成 | 第31-32页 | 
| ·心理因素的定义 | 第31页 | 
| ·心理因素的构成 | 第31-32页 | 
| ·心理因素和服装的关系 | 第32-33页 | 
| ·需要与动机 | 第32页 | 
| ·信念、态度和价值观 | 第32页 | 
| ·人性和自我概念 | 第32-33页 | 
| ·知觉 | 第33页 | 
| ·影响肢残青少年服装的两大心理因素 | 第33-37页 | 
| ·影响肢残青少年服装的补偿心理因素 | 第33-35页 | 
| ·影响肢残青少年服装的色彩心理因素 | 第35-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 第5章 肢残青少年服装设计思想 | 第39-53页 | 
| ·问卷调研与分析 | 第39-45页 | 
| ·问卷调研说明 | 第39页 | 
| ·问卷调研表 | 第39页 | 
| ·问卷调研结果和分析 | 第39-45页 | 
| ·肢残青少年服装的人性化设计思想 | 第45-51页 | 
| ·肢残青少年服装的面料功能性设计思想 | 第45-48页 | 
| ·肢残青少年服装的结构功能性设计思想 | 第48-50页 | 
| ·肢残青少年服装的审美功能性设计思想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53-55页 | 
| ·研究结论 | 第53页 | 
| ·研究成果 | 第53页 | 
| ·存在问题 | 第53页 | 
| ·研究展望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 附录 | 第57-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