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页 |
1.2 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定义 | 第9-10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2章 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发展 | 第14-23页 |
2.1 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发展状况 | 第14-17页 |
2.1.1 发展规模 | 第14-16页 |
2.1.2 发展速度 | 第16-17页 |
2.2 贸易依存度、贸易竞争力、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 第17-23页 |
2.2.1 贸易依存度 | 第17-19页 |
2.2.2 贸易竞争力 | 第19-21页 |
2.2.3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 第21-23页 |
第3章 生产性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协同效应理论分析 | 第23-31页 |
3.1 生产性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特征 | 第23-24页 |
3.2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生产性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 | 第24-27页 |
3.2.1 基本理论 | 第25页 |
3.2.2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关系 | 第25-26页 |
3.2.3 生产性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间的关系 | 第26-27页 |
3.3 生产性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协同发展的机制 | 第27-31页 |
3.3.1 货物贸易对生产性服务贸易的促进 | 第27-28页 |
3.3.2 生产性服务贸易对货物贸易的促进 | 第28-31页 |
第4章 生产性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关系实证分析 | 第31-51页 |
4.1 基于总量分析 | 第31-37页 |
4.1.1 变量的选择与数据处理 | 第31-32页 |
4.1.2 协整分析 | 第32-33页 |
4.1.3 Granger检验 | 第33-34页 |
4.1.4 脉冲响应函数模型 | 第34-37页 |
4.2 运输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协同效应分析 | 第37-43页 |
4.2.1 变量的选择与数据处理 | 第37-39页 |
4.2.2 协整分析 | 第39-40页 |
4.2.3 Granger检验 | 第40页 |
4.2.4 脉冲响应函数模型 | 第40-43页 |
4.3 金融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协同效应 | 第43-49页 |
4.3.1 变量的选择与数据处理 | 第43-45页 |
4.3.2 协整分析 | 第45-46页 |
4.3.3 Granger检验 | 第46页 |
4.3.4 脉冲响应函数模型 | 第46-49页 |
4.4 实证结果的解释说明 | 第49-51页 |
第5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51-56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51-52页 |
5.2 对策建议 | 第52-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 第59-6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