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1 国内外相关文献检索情况 | 第12-13页 |
1.3.2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 第13-16页 |
1.3.3 本课题领域主要存在的问题 | 第16页 |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6-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17-20页 |
第二章 关于地域文化相关理论解析 | 第20-28页 |
2.1 地域文化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2.1.1 文化的含义 | 第20页 |
2.1.2 地域的含义 | 第20-21页 |
2.1.3 地域文化的含义 | 第21页 |
2.2 地域文化的基本特征 | 第21-25页 |
2.2.1 地域文化识别性 | 第21-22页 |
2.2.2 地域文化历史性 | 第22-23页 |
2.2.3 地域文化系统性 | 第23-24页 |
2.2.4 地域文化包容性 | 第24-25页 |
2.3 地域文化在公共空间环境发展的价值与意义 | 第25-26页 |
2.3.1 地域印象风貌传承 | 第25页 |
2.3.2 地域文化认同感知 | 第25-26页 |
2.3.3 非物质文化传承的需要 | 第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公共空间导视系统的概述 | 第28-44页 |
3.1 公共空间导视系统的概念 | 第28-29页 |
3.1.1 公共空间的概念 | 第28页 |
3.1.2 导视系统设计的概念 | 第28-29页 |
3.2 多元文化与导视系统设计的关系 | 第29-30页 |
3.2.1 文化解读 | 第29页 |
3.2.2 文化跨越 | 第29-30页 |
3.3 公共空间导视系统的分类 | 第30-36页 |
3.3.1 道路交通导视系统 | 第30-31页 |
3.3.2 旅游度假区导视系统 | 第31-32页 |
3.3.3 会展空间导视系统 | 第32页 |
3.3.4 商业展示空间导视系统 | 第32-33页 |
3.3.5 校园导视系统 | 第33-34页 |
3.3.6 医疗机构导视系统 | 第34-35页 |
3.3.7 公共公园导视系统 | 第35-36页 |
3.4 公共空间导视系统的构成要素 | 第36-43页 |
3.4.1 设计要素 | 第36-38页 |
3.4.2 环境要素 | 第38-39页 |
3.4.3 技术要素 | 第39-40页 |
3.4.4 理论要素 | 第40-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地域文化在公共空间导视系统设计中的传承研究 | 第44-56页 |
4.1 地域文化在导视系统设计中应用的必要性 | 第44-45页 |
4.1.1 文化传承的必要 | 第44页 |
4.1.2 文化表现的必要 | 第44-45页 |
4.2 地域性文化在公共空间导视系统设计中的传承现状分析 | 第45-48页 |
4.2.1 公共空间导视系统与地域文化内涵不相符 | 第45-46页 |
4.2.2 实用性与人文关怀相违背 | 第46-47页 |
4.2.3 公共空间导视系统风格与城市文化相背离 | 第47-48页 |
4.3 基于地域文化特色影响下导视系统设计原则 | 第48-50页 |
4.3.1 地域实用性原则 | 第48-49页 |
4.3.2 地域文化延续性原则 | 第49页 |
4.3.3 城市美化性原则 | 第49-50页 |
4.3.4 地域文化保护性原则 | 第50页 |
4.4 基于地域文化特色影响下公共空间导视系统设计方法 | 第50-56页 |
4.4.1 传承与重构 | 第50-51页 |
4.4.2 象征性的提取 | 第51-53页 |
4.4.3 传统文化形式的借鉴 | 第53页 |
4.4.4 民俗与历史相结合 | 第53-56页 |
第五章 地域文化特色在公共空间导视系统设计中的表现研究——以荣巷历史文化街区导视系统设计实践为例 | 第56-76页 |
5.1 无锡市地域文化特色概述 | 第56-58页 |
5.1.1 自然环境 | 第56页 |
5.1.2 地理概况 | 第56-57页 |
5.1.3 历史文化特色 | 第57-58页 |
5.1.4 地域文化古迹 | 第58页 |
5.2 无锡市地域文化元素的提取 | 第58-61页 |
5.2.1 无锡市地理环境及人文特色的构成 | 第58-60页 |
5.2.2 无锡市历史文化形象定位解析 | 第60-61页 |
5.3 无锡市荣巷历史文化街区导视系统设计对徽派文化的传承与表达 | 第61-73页 |
5.3.1 整体设计思路 | 第61-65页 |
5.3.2 导视系统造型的设计 | 第65-67页 |
5.3.3 导视系统的字体设计 | 第67-69页 |
5.3.4 导视系统的色彩设计 | 第69-70页 |
5.3.5 导视系统的材质设计 | 第70-71页 |
5.3.6 导视系统设计效果展示 | 第71-73页 |
5.3.7 无锡市荣巷历史文化街区导视系统设计中文化传承意义 | 第73页 |
5.4 地域文化在公共空间导视系统设计中的构建意义 | 第73-74页 |
5.4.1 互通有无 | 第73-74页 |
5.4.2 公共空间导视系统设计对周边地域环境的"给予" | 第74页 |
5.4.3 周边地域环境对公共空间导视系统设计的"回馈" | 第74页 |
5.5 地域文化在公共空间导视系统设计中传承与表现的发展趋势 | 第74-76页 |
5.5.1 新技术的传承 | 第74-75页 |
5.5.2 多元地域文化的传承应用 | 第75-76页 |
结论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82-84页 |
附录 | 第84-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