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1-17页 |
0.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0.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0.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0.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0.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0.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0.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0.4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15-17页 |
0.4.1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0.4.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1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7-22页 |
1.1 区域经济理论 | 第17-19页 |
1.1.1 增长极理论 | 第17-18页 |
1.1.2 中心-外围理论 | 第18页 |
1.1.3 点轴开发理论 | 第18-19页 |
1.1.4 区域经济合作理论 | 第19页 |
1.2 产业经济理论 | 第19-20页 |
1.2.1 产业关联理论 | 第19-20页 |
1.2.2 产业集聚理论 | 第20页 |
1.3 经济增长新空间理论 | 第20-21页 |
1.4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1-22页 |
2 外向型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重要意义 | 第22-27页 |
2.1 外向型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 第22-24页 |
2.1.1 开放型经济 | 第22页 |
2.1.2 对外贸易的发展 | 第22-23页 |
2.1.3 资源能源共享 | 第23-24页 |
2.2 我国外向型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 第24-25页 |
2.3 “新常态”下我国发展外向型海洋经济的重要意义 | 第25-27页 |
2.3.1 发展外向型海洋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 第25-26页 |
2.3.2 发展外向型海洋经济是推进更高层次对外开放的重要支撑 | 第26页 |
2.3.3 发展外向型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基石 | 第26-27页 |
3 辽宁省外向型海洋经济发展情况 | 第27-37页 |
3.1 辽宁省外向型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 第27-29页 |
3.1.1 区位优势明显 | 第27-28页 |
3.1.2 资源禀赋优良 | 第28-29页 |
3.1.3 科技水平较高 | 第29页 |
3.1.4 对外开放优势 | 第29页 |
3.2 辽宁省外向型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 | 第29-33页 |
3.2.1 海洋产业发展现状 | 第29-30页 |
3.2.2 主要港口发展现状 | 第30-33页 |
3.3 辽宁省外向型海洋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 第33-37页 |
3.3.1 辽宁省外向型海洋经济发展的机遇 | 第33-35页 |
3.3.2 辽宁省外向型海洋经济发展的挑战 | 第35-37页 |
4 天津外向型海洋经济发展的经验 | 第37-48页 |
4.1 辽宁与天津外向型海洋经济发展比较 | 第37-44页 |
4.1.1 外向型海洋经济生产总值比较 | 第37-39页 |
4.1.2 港口经济发展比较 | 第39-43页 |
4.1.3 海洋经济密度比较 | 第43页 |
4.1.4 滨海旅游业比较 | 第43-44页 |
4.2 天津外向型海洋经济发展的经验及对辽宁的启示 | 第44-48页 |
4.2.1 天津外向型海洋经济发展经验 | 第44-46页 |
4.2.2 天津外向型海洋经济发展对辽宁的启示 | 第46-48页 |
5 辽宁发展外向型海洋经济的政策建议 | 第48-51页 |
5.1 推进转型升级,做强海洋产业 | 第48页 |
5.2 扩大对外开放,发展海洋经济 | 第48-49页 |
5.3 融入“一带一路”,增强互联互通 | 第49页 |
5.4 增强海陆联动,促进协调发展 | 第49页 |
5.5 保护海洋资源,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 第49页 |
5.6 发展海洋科技,提高海洋经济竞争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