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4-18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河下采煤的历史与现状 | 第15-16页 |
1.2.1 国外河下采煤的历史与现状 | 第15页 |
1.2.2 国内河下采煤的历史与现状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概率积分法基本原理 | 第18-26页 |
2.1 基本原理 | 第18-22页 |
2.1.1 随机介质模型 | 第18-19页 |
2.1.2 下沉盆地 | 第19-20页 |
2.1.3 单元水平移动 | 第20-22页 |
2.2 预计公式 | 第22-24页 |
2.2.1 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的基本公式 | 第22-23页 |
2.2.2 地表任意点移动和变形预计公式 | 第23-24页 |
2.3 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选取方法 | 第24页 |
2.4 河下开采对堤坝的影响 | 第24-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FLAC3D基本原理 | 第26-44页 |
3.1 FLAC简述 | 第26-27页 |
3.1.1 拉格朗日法简介 | 第26页 |
3.1.2 FLAC主要特点 | 第26-27页 |
3.2 FLAC基本原理 | 第27-36页 |
3.2.1 显式差分法 | 第27-35页 |
3.2.2 计算过程 | 第35-36页 |
3.3 计算模型 | 第36-41页 |
3.3.1 开挖模型(Null Model) | 第37页 |
3.3.2 线弹性模型(Elastic、Isotropic Model) | 第37-38页 |
3.3.3 摩尔—库伦模型(Mohr-Coulomb Model) | 第38-41页 |
3.4 河下开采对堤坝的影响 | 第41-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4 王引河下采煤案例分析 | 第44-84页 |
4.1 矿区概况 | 第44-50页 |
4.1.1 地质条件概况 | 第45-46页 |
4.1.2 663工作面概况 | 第46-49页 |
4.1.3 王引河概况 | 第49-50页 |
4.2 基于概率积分法的王引河堤移动与变形规律分析 | 第50-60页 |
4.2.1 地表移动参数的选取 | 第50-51页 |
4.2.2 地表移动与变形规律分析 | 第51-57页 |
4.2.3 王引河堤移动与变形规律分析 | 第57-60页 |
4.3 基于FLAC3D的王引河堤移动与变形规律分析 | 第60-76页 |
4.3.1 计算条件 | 第60-62页 |
4.3.2 地表移动与变形规律分析 | 第62-68页 |
4.3.3 王引河堤移动与变形规律分析 | 第68-73页 |
4.3.4 王引河堤受力分析 | 第73-76页 |
4.4 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 | 第76-83页 |
4.4.1 王引河北堤移动观测站设计 | 第76-78页 |
4.4.2 数据预处理 | 第78-81页 |
4.4.3 对比分析 | 第81-8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5.1 结论 | 第84-85页 |
5.2 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作者简介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