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研究--以GY公司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目的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1-16页
        1.2.1 国外有关研究综述第11-12页
        1.2.2 国内有关研究综述第12-16页
        1.2.3 文献综述第16页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16-19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19页
        1.3.2 研究方法第19页
    1.4 论文创新之处第19-20页
第2章 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相关理论基础第20-28页
    2.1 相关概念叙述第20-23页
        2.1.1 关联交易相关概念第20-21页
        2.1.2 盈余管理相关概念第21-23页
    2.2 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动因第23-26页
        2.2.1 筹资动因第23-24页
        2.2.2 债务契约动因第24页
        2.2.3 政治成本动因第24页
        2.2.4 避税动因第24页
        2.2.5 会计动因第24-26页
        2.2.6 公司结构动因第26页
    2.3 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特点第26-28页
第3章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现状及统计分析第28-47页
    3.1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现状分析第28-32页
        3.1.1 关联交易次数及交易额分析第28-29页
        3.1.2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类型及手段分析第29-31页
        3.1.3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定价标准分析第31-32页
    3.2 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方式及其分析第32-37页
        3.2.1 商品购销与劳务提供第32-34页
        3.2.2 资金往来第34-35页
        3.2.3 费用分摊第35页
        3.2.4 资产转让置换第35-36页
        3.2.5 资产租赁第36页
        3.2.6 资产重组第36-37页
    3.3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分析第37-45页
        3.3.1 数据来源第37页
        3.3.2 指标选择第37-38页
        3.3.3 样本净资产收益率横截面检验第38-39页
        3.3.4 样本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分析第39-40页
        3.3.5 对样本总体收益率的结论第40页
        3.3.6 关联交易度描述性统计第40-45页
    3.4 小结第45-47页
第4章 GY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分析第47-56页
    4.1 GY公司背景介绍第47-50页
        4.1.1 GY公司简介及历史沿革第47-48页
        4.1.2 公司组织结构与经营业绩第48-50页
    4.2 GY公司关联交易情况分析第50-53页
        4.2.1 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第50-51页
        4.2.2 拟出售资产的估值情况第51页
        4.2.3 拟注入资产的估值情况第51-52页
        4.2.4 收到深交所问询函第52-53页
        4.2.5 GY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分析第53页
    4.3 GY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分析第53-56页
        4.3.1 盈余管理的检验模型第53-55页
        4.3.2 盈余管理检验结果分析第55-56页
第5章 规范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建议第56-62页
    5.1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第56-57页
        5.1.1 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第56-57页
        5.1.2 强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第57页
    5.2 完善关联交易相关制度第57-59页
        5.2.1 建立和完善关联交易的披露规定第58-59页
        5.2.2 建立关联交易独立报告的披露制度第59页
    5.3 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第59-60页
        5.3.1 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督和管理第59-60页
        5.3.2 加强关联交易定价政策信息披露的监管第60页
        5.3.3 加大对违规公司的处罚力度第60页
    5.4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第60-62页
第6章 结论第62-64页
    6.1 研究结论第62页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氮配体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与DNA的作用方式
下一篇:小直径海底管线对主管线的水动力影响数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