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2.1 国外有关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内有关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2.3 文献综述 | 第16页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第2章 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8页 |
2.1 相关概念叙述 | 第20-23页 |
2.1.1 关联交易相关概念 | 第20-21页 |
2.1.2 盈余管理相关概念 | 第21-23页 |
2.2 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动因 | 第23-26页 |
2.2.1 筹资动因 | 第23-24页 |
2.2.2 债务契约动因 | 第24页 |
2.2.3 政治成本动因 | 第24页 |
2.2.4 避税动因 | 第24页 |
2.2.5 会计动因 | 第24-26页 |
2.2.6 公司结构动因 | 第26页 |
2.3 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特点 | 第26-28页 |
第3章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现状及统计分析 | 第28-47页 |
3.1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现状分析 | 第28-32页 |
3.1.1 关联交易次数及交易额分析 | 第28-29页 |
3.1.2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类型及手段分析 | 第29-31页 |
3.1.3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定价标准分析 | 第31-32页 |
3.2 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方式及其分析 | 第32-37页 |
3.2.1 商品购销与劳务提供 | 第32-34页 |
3.2.2 资金往来 | 第34-35页 |
3.2.3 费用分摊 | 第35页 |
3.2.4 资产转让置换 | 第35-36页 |
3.2.5 资产租赁 | 第36页 |
3.2.6 资产重组 | 第36-37页 |
3.3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分析 | 第37-45页 |
3.3.1 数据来源 | 第37页 |
3.3.2 指标选择 | 第37-38页 |
3.3.3 样本净资产收益率横截面检验 | 第38-39页 |
3.3.4 样本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分析 | 第39-40页 |
3.3.5 对样本总体收益率的结论 | 第40页 |
3.3.6 关联交易度描述性统计 | 第40-45页 |
3.4 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GY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分析 | 第47-56页 |
4.1 GY公司背景介绍 | 第47-50页 |
4.1.1 GY公司简介及历史沿革 | 第47-48页 |
4.1.2 公司组织结构与经营业绩 | 第48-50页 |
4.2 GY公司关联交易情况分析 | 第50-53页 |
4.2.1 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 | 第50-51页 |
4.2.2 拟出售资产的估值情况 | 第51页 |
4.2.3 拟注入资产的估值情况 | 第51-52页 |
4.2.4 收到深交所问询函 | 第52-53页 |
4.2.5 GY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分析 | 第53页 |
4.3 GY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分析 | 第53-56页 |
4.3.1 盈余管理的检验模型 | 第53-55页 |
4.3.2 盈余管理检验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第5章 规范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建议 | 第56-62页 |
5.1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 第56-57页 |
5.1.1 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 第56-57页 |
5.1.2 强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 第57页 |
5.2 完善关联交易相关制度 | 第57-59页 |
5.2.1 建立和完善关联交易的披露规定 | 第58-59页 |
5.2.2 建立关联交易独立报告的披露制度 | 第59页 |
5.3 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 | 第59-60页 |
5.3.1 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督和管理 | 第59-60页 |
5.3.2 加强关联交易定价政策信息披露的监管 | 第60页 |
5.3.3 加大对违规公司的处罚力度 | 第60页 |
5.4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 第60-62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2-6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2页 |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