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 第14-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创新点 | 第15-16页 |
2 和谐校园与大学生公益社团组织建设概述 | 第16-26页 |
2.1 和谐校园概述 | 第16-17页 |
2.1.1 和谐校园的内涵 | 第16页 |
2.1.2 和谐校园的主要特征 | 第16-17页 |
2.1.3 构建和谐校园的理论基础 | 第17页 |
2.2 大学生公益社团组织的概述 | 第17-21页 |
2.2.1 大学生社团组织的内涵 | 第17-18页 |
2.2.2 大学生公益社团组织的特点 | 第18-19页 |
2.2.3 大学生公益社团组织的职能 | 第19-21页 |
2.3 大学生公益社团与和谐校园构建的关系 | 第21-26页 |
2.3.1 大学生公益社团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 第21-22页 |
2.3.2 公益社团发展促进学生和谐价值观的形成 | 第22-23页 |
2.3.3 大学生公益社团对构建和谐校园的作用 | 第23-24页 |
2.3.4 和谐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大学生社团可持续发展 | 第24-26页 |
3 大学生公益社团组织建设的现状 | 第26-46页 |
3.1 调查的基本情况 | 第26-27页 |
3.1.1 问卷概况 | 第26页 |
3.1.2 样本选择 | 第26-27页 |
3.2 大学生公益社团发展的基本状况 | 第27-40页 |
3.2.1 大学生公益社团建设现状 | 第27-29页 |
3.2.2 大学生公益社团内部管理现状 | 第29-33页 |
3.2.3 大学生公益社团开展公益活动情况 | 第33-36页 |
3.2.4 公益社团未来发展方向 | 第36-40页 |
3.3 大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存在不足的原因 | 第40-46页 |
3.3.1 管理观念相对滞后 | 第40-41页 |
3.3.2 组织者和参与者素质能力有待加强 | 第41-42页 |
3.3.3 政策及资金支持较为匮乏 | 第42-43页 |
3.3.4 公益社团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 第43-46页 |
4 和谐校园视野下公益社团改进的对策 | 第46-55页 |
4.1 以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大学生社团组织建设 | 第46-47页 |
4.1.1 强化思想引领的重要作用 | 第46页 |
4.1.2 强化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 | 第46-47页 |
4.1.3 营造交流合作的和谐氛围 | 第47页 |
4.2 不断更新管理理念 | 第47-49页 |
4.2.1 树立社会化运作的观念 | 第47-48页 |
4.2.2 借高校党团组织之力加强与社会联系 | 第48-49页 |
4.2.3 加快推动公益社团品牌化及项目化 | 第49页 |
4.3 提升公益社团干部综合素质 | 第49-50页 |
4.3.1 建设公益社团团队文化 | 第49-50页 |
4.3.2 以系统化培训促进能力提升 | 第50页 |
4.3.3 加强社团干部创新能力培养 | 第50页 |
4.4 加强政策支持及资金保障 | 第50-51页 |
4.4.1 设立基金制度并实现财务公开 | 第50-51页 |
4.4.2 动员“双师”对社团予以指导 | 第51页 |
4.5 运行管理制度化和科学化 | 第51-55页 |
4.5.1 培训机制的完善 | 第51-52页 |
4.5.2 激励机制的完善 | 第52-53页 |
4.5.3 保障制度的完善 | 第53页 |
4.5.4 社会支持机制的完善 | 第53-54页 |
4.5.5 管理机制的完善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