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相贯线切割机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 等离子切割技术的发展 | 第11-12页 |
1.4 数控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14页 |
1.4.1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1.4.2 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1.5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相贯线的形成机理和等离子切割机的机械结构 | 第17-22页 |
2.1 相贯线的常见类型 | 第17-18页 |
2.2 相贯线形成机理的研究 | 第18-19页 |
2.2.1 圆管-圆管相贯线的形成机理 | 第18页 |
2.2.2 圆管-方管相贯线的形成机理 | 第18-19页 |
2.3 不锈钢管相贯线等离子切割机的运动分析 | 第19-20页 |
2.4 不锈钢管相贯线等离子切割机的机械结构 | 第20-2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相贯线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2-36页 |
3.1 圆管与圆管相贯的数学模型 | 第22-27页 |
3.1.1 圆管与圆管偏置斜交 | 第22-26页 |
3.1.2 MATLAB仿真曲线 | 第26-27页 |
3.2 圆管与方管相贯的数学模型 | 第27-35页 |
3.2.1 圆管与方管偏置斜交 | 第27-34页 |
3.2.2 MATLAB仿真曲线 | 第34-3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相贯线比较积分插补算法的研究 | 第36-54页 |
4.1 插补算法的设计原则和选择依据 | 第36页 |
4.2 比较积分法插补算法原理 | 第36-41页 |
4.2.1 比较积分法插补原理 | 第36-38页 |
4.2.2 比较积分法直线插补 | 第38-39页 |
4.2.3 比较积分法一般二次曲线插补 | 第39-41页 |
4.3 数控系统的G代码指令设置 | 第41-50页 |
4.3.1 比较积分法直线ISO代码的编译 | 第41-42页 |
4.3.2 比较积分法一般二次曲线ISO代码的编译 | 第42-50页 |
4.4 比较积分插补算法插补相贯线 | 第50-53页 |
4.4.1 Origin软件拟合相贯曲线 | 第50-52页 |
4.4.2 相贯线的比较积分插补结果 | 第52-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不锈钢管相贯线等离子切割机数控系统的研究 | 第54-68页 |
5.1 数控系统的硬件结构 | 第54-60页 |
5.1.1 GE系列运动控制器的概述 | 第54-55页 |
5.1.2 伺服驱动系统控制原理 | 第55-56页 |
5.1.3 控制系统的建立 | 第56-60页 |
5.2 数控系统的软件开发 | 第60-67页 |
5.2.1 CNC系统的人机界面设计 | 第61-63页 |
5.2.2 软件程序开发 | 第63-6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总结 | 第68-69页 |
6.2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