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限单元法的污垢等效导热系数计算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主要符号表 | 第11-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6页 |
| 1.1.1 污垢的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1.1.2 有限单元法介绍 | 第13-14页 |
| 1.1.3 参数化语言(APDL)介绍 | 第14-15页 |
| 1.1.4 分形理论介绍 | 第15-16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1.3 本课题所研究的内容 | 第19-20页 |
| 1.4 本课题创新点 | 第20-21页 |
| 第2章 实验系统 | 第21-25页 |
| 2.1 实验系统 | 第21-23页 |
| 2.1.1 热工质循环系统 | 第22页 |
| 2.1.2 冷工质循环系统 | 第22页 |
| 2.1.3 冷却系统 | 第22页 |
| 2.1.4 数据采集系统 | 第22-23页 |
| 2.1.5 实验板片的几何尺寸 | 第23页 |
| 2.2 实验步骤 | 第23-25页 |
| 第3章 污垢微观形貌表征 | 第25-33页 |
| 3.1 引言 | 第25页 |
| 3.2 分形维数的计算原理 | 第25-27页 |
| 3.2.1 表面分形维数的计算 | 第25-27页 |
| 3.3 分形理论对污垢表面微观形貌表征可行性分析 | 第27-31页 |
| 3.3.1 证明污垢表面具有分形特性 | 第27-30页 |
| 3.3.2 通过图像处理提取污垢微观特征参数 | 第30-31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 第4章 基于有限单元法的污垢等效导热系数计算 | 第33-44页 |
| 4.1 引言 | 第33页 |
| 4.2 污垢等效导热系数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 | 第33-38页 |
| 4.2.1 三维网络模型 | 第33-34页 |
| 4.2.2 污垢的微观结构 | 第34页 |
| 4.2.3 稳态平板法介绍 | 第34-35页 |
| 4.2.4 污垢内部传热过程分析 | 第35-36页 |
| 4.2.5 等效导热系数的计算 | 第36-38页 |
| 4.3 等效导热系数与各参数关系分析 | 第38-43页 |
| 4.3.1 网格生成与独立性验证 | 第38-39页 |
| 4.3.2 模型可行性分析 | 第39-40页 |
| 4.3.3 不同孔隙率下污垢的等效导热系数 | 第40-41页 |
| 4.3.4 等效导热系数与孔隙尺寸关系分析 | 第41-43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结论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49-51页 |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