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

实验与数值混合法测量复合材料内聚力牵引—分离曲线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字母注释表第12-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6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6-18页
        1.2.1 内聚力模型的研究进展第16-17页
        1.2.2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研究进展第17页
        1.2.3 内聚力模型参数求取方法研究进展第17-18页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8-20页
第二章 混合法测取材料内聚力区牵引-分离关系基本原理第20-31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求取内聚力区牵引力的反解算法基本原理第20-22页
    2.3 区域积分法求取J积分第22-29页
        2.3.1 区域积分法的基本原理及程序实现第22-27页
        2.3.2 区域积分法验证第27-29页
    2.4 利用DIC方法直接提取内聚力区分离量第29页
    2.5 本章总结第29-31页
第三章 数值实验验证混合法的有效性第31-46页
    3.1 引言第31页
    3.2 数值实验第31-32页
    3.3 数值辅助场的建立第32-35页
    3.4 数值实验结果讨论第35-42页
        3.4.1 求取结果拟合处理第35-37页
        3.4.2 不同围线积分路径和网格密度对反解结果影响第37-38页
        3.4.3 指数型损伤扩展内聚力牵引-分离关系测取结果第38-40页
        3.4.4 内聚力区形成过程探究第40-41页
        3.4.5 弹塑性模型的内聚力牵引-分离关系测取第41-42页
    3.5 分离量测量提取线宽度对求解结果影响第42-44页
    3.6 数值实验验证过程中的Python程序第44-45页
    3.7 本章总结第45-46页
第四章 云杉/PP复合材料的宏观内聚力区牵引-分离关系第46-54页
    4.1 引言第46页
    4.2 利用混合法测取材料内聚力区牵引-分离关系过程第46-48页
    4.3 云杉/PP复合材料的紧凑拉伸实验第48-50页
    4.4 不同载荷下内聚力模型第50-51页
    4.5 不同积分路径与不同网格尺寸下反解结果对比第51-52页
    4.6 反解精度讨论第52-53页
    4.7 本章总结第53-54页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第54-56页
    5.1 总结第54-55页
    5.2 展望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59-60页
附录第60-61页
致谢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研究及湿度对其宏观性能的影响
下一篇:地下管网的三维建模系统研究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