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1.2 理论意义 | 第9页 |
1.1.3 实用价值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4-16页 |
1.4.1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2 理论分析 | 第16-23页 |
2.1 公司债券信用价差 | 第16-18页 |
2.1.1 公司债券 | 第16页 |
2.1.2 债券信用价差 | 第16-17页 |
2.1.3 Merton模型 | 第17-18页 |
2.2 货币政策通过风险承担对公司债券信用价差影响分析 | 第18-23页 |
2.2.1 货币政策与金融机构的风险承担 | 第19-20页 |
2.2.2 货币政策与发债公司的风险承担 | 第20-21页 |
2.2.3 两种主体风险承担的比较 | 第21-23页 |
3 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 | 第23-31页 |
3.1 模型设计 | 第23-25页 |
3.1.1 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的设计 | 第23页 |
3.1.2 变量的选择 | 第23-24页 |
3.1.3 数据的选取 | 第24-25页 |
3.2 变量的处理及检验 | 第25-26页 |
3.2.1 信用价差相关性分析 | 第25页 |
3.2.2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 第25-26页 |
3.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26-30页 |
3.3.1 协整关系分析 | 第26-28页 |
3.3.2 脉冲响应分析 | 第28-3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4 货币政策对信用价差面板模型实证检验 | 第31-47页 |
4.1 模型设计 | 第31-37页 |
4.1.1 面板模型设计 | 第31-32页 |
4.1.2 变量选择 | 第32-34页 |
4.1.3 数据与样本选取 | 第34-37页 |
4.2 实证分析 | 第37-44页 |
4.2.1 主成分提取 | 第37-38页 |
4.2.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8-40页 |
4.2.3 计量分析 | 第40-44页 |
4.3 稳健性分析 | 第44-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5 结论 | 第47-49页 |
5.1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 第47页 |
5.2 相关政策建议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本人研究生期间学术成果 | 第52-53页 |
后记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