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 第14-20页 |
1.2.1 关于乡村生态旅游的研究 | 第14-16页 |
1.2.2 关于新型城镇化的研究 | 第16-18页 |
1.2.3 关于新型小城镇的研究 | 第18-19页 |
1.2.4 关于乡村生态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关系的研究 | 第19页 |
1.2.5 本文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9-20页 |
1.3 研究思路、内容、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20-2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0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3.4 创新之处 | 第23-24页 |
第2章 乡村生态旅游促进新型城镇化的理论分析 | 第24-32页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第24-26页 |
2.1.1 乡村生态旅游 | 第24页 |
2.1.2 新型城镇化 | 第24-25页 |
2.1.3 新型小城镇和新型旅游小城镇 | 第25-26页 |
2.2 乡村生态旅游促进新型城镇化的机理分析 | 第26-32页 |
2.2.1 基于聚集经济理论的分析 | 第26-28页 |
2.2.2 基于产业结构变动理论的分析 | 第28-30页 |
2.2.3 机理总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西安市长安区乡村生态旅游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实证分析 | 第32-45页 |
3.1 西安市长安区乡村生态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状况 | 第32-38页 |
3.1.1 西安市长安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概况 | 第32-35页 |
3.1.2 西安市长安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概况 | 第35-36页 |
3.1.3 西安市长安区乡村生态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的一致性 | 第36-38页 |
3.2 西安市长安区乡村生态旅游推动新型城镇化实证分析过程 | 第38-43页 |
3.2.1 指标的选取和处理 | 第38-40页 |
3.2.2 相关性分析 | 第40-41页 |
3.2.3 协整检验 | 第41-42页 |
3.2.4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42-43页 |
3.3 结论及分析 | 第43-45页 |
第4章 长安区上王村乡村生态旅游促进新型城镇化的案例分析 | 第45-55页 |
4.1 上王村乡村生态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概况 | 第45-48页 |
4.1.1 上王村基本情况 | 第45页 |
4.1.2 上王村乡村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情况 | 第45-47页 |
4.1.3 上王村新型城镇化发展情况 | 第47-48页 |
4.2 上王村乡村生态旅游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过程 | 第48-50页 |
4.2.1 摸索尝试的萌芽时期(1999-2002年) | 第48-49页 |
4.2.2 真抓实干的建设时期(2003-2008年) | 第49-50页 |
4.2.3 规范管理的发展时期(2009年至今) | 第50页 |
4.3 上王村乡村生态旅游促进新型城镇化的经验 | 第50-55页 |
4.3.1 内生的产业集聚 | 第51-52页 |
4.3.2 民间资本的充分利用 | 第52页 |
4.3.3 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支持 | 第52-53页 |
4.3.4 小结 | 第53-55页 |
第5章 西安市长安区进一步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政策建议 | 第55-58页 |
5.1 协调开发与保护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 第55-56页 |
5.2 加大政府投资以实现公共产品均等化 | 第56页 |
5.3 促进民间要素聚集以实现聚集经济 | 第56-57页 |
5.4 保护民俗文化以打造特色新型小城镇 | 第57-58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58-59页 |
6.2 未来研究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