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

中美产品责任惩罚性赔偿比较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现状分析第10-12页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2-14页
第二章 中美产品责任中惩罚性赔偿的历史发展第14-22页
    2.1 美国法中惩罚性赔偿的历史沿革第14-18页
        2.1.1 惩罚性赔偿的从无到有第14-15页
        2.1.2 20世纪80年代适用惩罚性赔偿频率逐渐减弱第15-17页
        2.1.3 惩罚性赔偿的立法现状第17-18页
    2.2 中国法中产品责任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发展过程第18-22页
        2.2.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开创产品责任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立法先河第18-19页
        2.2.2 《食品安全法》增加了惩罚性赔偿的数额第19-20页
        2.2.3 《侵权责任法》扩大了惩罚性赔偿在产品责任中的适用范围第20-22页
第三章 中美产品责任中惩罚性赔偿适用条件之对比第22-33页
    3.1 美国产品责任中关于惩罚性赔偿适用条件的规定第22-25页
        3.1.1 惩罚性赔偿着重关注主观恶性第22页
        3.1.2 多样的侵权行为类型第22-24页
        3.1.3 财产及人身损害均可适用惩罚性赔偿第24-25页
        3.1.4 特定的证明标准第25页
    3.2 中国产品责任中关于惩罚性赔偿适用条件的规定第25-29页
        3.2.1 主观恶性要求较低第25-27页
        3.2.2 侵权行为限定为生产、销售第27-28页
        3.2.3 损害结果限于人身损害第28-29页
        3.2.4 缺乏特定适用于惩罚性赔偿的证明标准第29页
    3.3 美国惩罚性赔偿适用条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第29-33页
第四章 中美产品责任中确定惩罚性赔偿数额规定之比较第33-47页
    4.1 美国各州采取不同方式保证惩罚性赔偿金额的合理性第33-41页
        4.1.1 通过成文法及判例法确定合理的赔偿数额第33-38页
        4.1.2 通过其他制度平衡各方利益第38-41页
    4.2 中国惩罚性赔偿数额确定第41-43页
        4.2.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食品安全法》中相对固定的赔偿额第41-42页
        4.2.2 《侵权责任法》关于惩罚性赔偿金额的立法空白第42-43页
    4.3 美国关于产品责任惩罚性赔偿数额的规定对我国的启示第43-47页
        4.3.1 明确惩罚性赔偿金额的参考因素第43-44页
        4.3.2 增加关于确定惩罚性赔偿金额的计算方式第44-45页
        4.3.3 给予法官判例指导及适量的自由裁量权第45-46页
        4.3.4 禁止企业投保惩罚性赔偿责任险第46页
        4.3.5 上交部分惩罚性赔偿金第46-47页
结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探析--以请求权基础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