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岩石学论文--岩石分类论文--变质岩论文

怀安—大同地区古元古代高温高压麻粒岩的变质作用及其地质意义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20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2-15页
    1.2 主要研究内容第15页
    1.3 研究方案及其技术路线第15-16页
    1.4 学习进度第16页
    1.5 论文完成工作量及分析测试条件第16-18页
    1.6 取得主要成果以及研究方法上的新认识第18-19页
    1.7 矿物缩写第19-20页
第二章 华北克拉通基性HP麻粒岩和HT-UHT麻粒岩的研究现状第20-29页
    2.1 麻粒岩概念的演化与发展第20-21页
    2.2 华北克拉通石榴基性麻粒岩麻粒岩的研究现状第21-24页
        2.2.1 石榴基性麻粒岩的变质作用及P-T轨迹第22-23页
        2.2.2 石榴基性麻粒岩的变质时代第23页
        2.2.3 石榴基性麻粒岩的产状与分布第23-24页
    2.3 华北克拉通HT-UHT麻粒岩的研究现状第24-26页
        2.3.1 孔兹岩系(泥质麻粒岩)的变质作用及P-T轨迹第24-26页
        2.3.2 HT-UHT麻粒岩的形成时代第26页
    2.4 两类麻粒岩的成因联系及其地质关系的讨论第26-27页
    2.5 早前寒武纪的构造热体制第27页
    2.6 小结第27-29页
第三章 定量变质相平衡模拟方法研究现状第29-41页
    3.1 基本原理第30-31页
    3.2 变质相平衡模拟的算法及程序第31-33页
        3.2.1 直接求解非线性方程组法第31-32页
        3.2.2 最小Gibbs自由能法第32-33页
    3.3 热力学数据库及成分-活度关系的研究现状第33-35页
        3.3.1 内恰性热力学数据库的发展第33-34页
        3.3.2 成分-活度模型的发展第34-35页
    3.4 视剖面图第35-36页
    3.5 视剖面图温压计第36-37页
    3.6 视剖面图温压计的制约因素第37-38页
    3.7 视剖面图温压计与传统温压计的简单比较第38-41页
第四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41-46页
    4.1 华北克拉通区域地质概况第41-43页
    4.2 研究区区域地质概况第43-46页
第五章 怀安蔓菁沟HT-HP麻粒岩第46-77页
    5.1 研究区地质概况第46-50页
        5.1.1 野外地质概况第46-48页
        5.1.2 蔓菁沟东北小剖面第48-50页
    5.2 石榴基性麻粒岩第50-54页
        5.2.1 岩相学第50-51页
        5.2.2 锆石年代学第51-54页
    5.3 泥质麻粒岩第54-65页
        5.3.1 岩相学第54-58页
        5.3.2 矿物化学第58-59页
        5.3.3 变质世代划分第59页
        5.3.4 矿物温压计第59-65页
    5.4 相平衡模拟第65-74页
        5.4.1 峰期变质及退变质阶段模拟第65-68页
        5.4.2 熔体恢复的P-T视剖面图第68-71页
        5.4.3 进变质演化与环带状石榴石第71-74页
    5.5 锆石年代学第74-75页
    5.6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六章 大同孤山HT-HP麻粒岩第77-112页
    6.1 研究区地质概况第77-86页
        6.1.1 赵家窑水库剖面第78-79页
        6.1.2 北羊坊剖面第79页
        6.1.3 主要岩石类型第79-86页
    6.2 石榴基性麻粒岩第86-91页
        6.2.1 岩相学第86-87页
        6.2.2 锆石年代学第87-91页
    6.3 泥质麻粒岩第91-105页
        6.3.1 矿物化学第92-93页
        6.3.2 变质世代划分第93-98页
        6.3.3 相平衡模拟第98页
        6.3.4 锆石年代学第98-105页
    6.4 孔兹岩系中其他岩石类型的矿物化学及P-T指示第105-109页
        6.4.1 矿物化学第105-108页
        6.4.2 岩石结构、矿物成分与P-T指示第108-109页
    6.5 本章小结第109-112页
第七章 讨论第112-121页
    7.1 怀安-大同HT-HP麻粒岩的变质P-T演化第112-117页
        7.1.1 变质P-T讨论第112-115页
        7.1.2 变质年代学讨论第115-117页
    7.2 对华北克拉通其他地区两类麻粒岩变质条件的启示第117-118页
    7.3 华北克拉通HT-HP麻粒岩的成因和地质意义第118-121页
结论第121-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44页
致谢第144-14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46-147页
作者简介第147页
    1.基本情况第147页
    2.教育背景及期间所获奖励第147页
        2011.9-2016.7 西北大学地球化学(0+5直博生)博士第147页
        2013.3-2013.7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习第147页
        2007.9-2011.9 西北大学地质学(基地班)本科第147页

论文共1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藏高原拉萨块体与羌塘块体三叠纪古地磁研究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下一篇:华北克拉通南缘鲁山太华群变质地体的Pb同位素组成与地壳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