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人口学论文--世界各国人口调查及其研究论文--中国人口论文--人口政策与制度论文

我国民间组织对失独家庭的帮扶研究

中文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引言第12-19页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分析第19-23页
    1.1 失独家庭第19-21页
        1.1.1 概念界定第19页
        1.1.2 现状和数量第19-20页
        1.1.3 形成原因第20-21页
    1.2 民间组织第21-23页
        1.2.1 概念界定第21-22页
        1.2.2 特征分析第22-23页
第二章 民间组织参与失独家庭帮扶的必要性分析第23-30页
    2.1 失独家庭困境分析第23-26页
        2.1.1 心理问题衍生第23-24页
        2.1.2 经济保障缺乏第24-25页
        2.1.3 养老负担沉重第25-26页
        2.1.4 家庭结构失衡第26页
    2.2 失独家庭帮扶中存在的问题第26-30页
        2.2.1 制度建设:政策法规滞后,扶助内容单一第27页
        2.2.2 养老保障:服务供给无法满足群体性诉求第27-28页
        2.2.3 社会支持:缺乏联动性,帮扶体系尚未建立第28-30页
第三章 民间组织参与失独家庭帮扶的可行性分析第30-37页
    3.1 近年我国民间组织发展状况第30-32页
        3.1.1 数量和规模逐年扩大第30-32页
        3.1.2 协作与合作能力增强第32页
        3.1.3 制度环境和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第32页
    3.2 民间组织优势分析第32-33页
        3.2.1 身份优势:易于贴近失独群体第33页
        3.2.2 专业优势:服务供给差异化第33页
        3.2.3 渠道优势:构建民政交流桥梁第33页
    3.3 民间组织参与失独家庭帮扶的实践分析第33-37页
        3.3.1 专业性社会组织——以石家庄"大爱暖阳社"为例第34页
        3.3.2 政府自建民间组织——以太仓市"连心家园"为例第34-35页
        3.3.3 失独者自建组织——以南京市"人间大爱"为例第35-37页
第四章 民间组织参与失独家庭帮扶的路径分析第37-45页
    4.1 明晰对象分类,采取差异化帮扶路径第37-38页
        4.1.1 农村失独家庭和城镇失独家庭第37-38页
        4.1.2 暂时性失独家庭和永久性失独家庭第38页
    4.2 整合民间力量,提供长效化心理援助第38-40页
        4.2.1 心理咨询师队伍第39页
        4.2.2 志愿者组织、社工队伍第39-40页
        4.2.3 失独群体自建组织第40页
    4.3 撬动社会资源,拓展公益化养老模式第40-42页
        4.3.1 寺庙养老模式第40-41页
        4.3.2 家庭养老-社会支持模式第41页
        4.3.3 慈善养老模式第41-42页
    4.4 联合政企力量,构建联动性帮扶策略第42-45页
        4.4.1 发挥意见表达功能,提供政策性意见支持第42-43页
        4.4.2 推进组织机构建设,提高承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能力第43页
        4.4.3 动员企业市场力量,实现扶助资金筹集多元化第43-44页
        4.4.4 开发社会公益性岗位,搭建失独群体再就业平台第44-45页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致谢第49-50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50-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媒体时代民警执法权益保障研究
下一篇:山西塌方式腐败背景下的干部选用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