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2.1 影响私募股权投资的因素 | 第12页 |
1.2.2 PE的委托代理问题 | 第12-13页 |
1.2.3 PE融资问题 | 第13页 |
1.2.4 PE退出以及影响 | 第13页 |
1.2.5 国内关于私募股权投资的研究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及路线 | 第14-16页 |
第2章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概况 | 第16-18页 |
2.1 私募股权投资定义 | 第16页 |
2.2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规模 | 第16页 |
2.3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第16-18页 |
2.3.1 市场规模持续增大 | 第16-17页 |
2.3.2 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 第17页 |
2.3.3 资金来源更加多元化 | 第17页 |
2.3.4 投资退出模式更加丰富 | 第17-18页 |
第3章 新三板发展情况 | 第18-21页 |
3.1 挂牌数量 | 第18-19页 |
3.2 成交量情况 | 第19页 |
3.3 挂牌公司行业分布 | 第19页 |
3.4 新三板融资情况 | 第19-21页 |
第4章 新三板挂牌PE机构情况 | 第21-34页 |
4.1 新三板挂牌PE机构总体情况 | 第22-26页 |
4.1.1 挂牌及关注度情况 | 第22-23页 |
4.1.2 交易方式 | 第23-24页 |
4.1.3 增发募资情况 | 第24-26页 |
4.2 新三板挂牌PE机构股权投资业务情况 | 第26-33页 |
4.2.1 股权基金管理资产情况 | 第26-28页 |
4.2.2 股权基金投资情况 | 第28-29页 |
4.2.3 股权基金退出情况 | 第29-31页 |
4.2.4 股权基金在管项目情况 | 第31页 |
4.2.5 股权基金在管项目退出情况 | 第31-33页 |
4.3 新三板挂牌PE机构估值情况 | 第33-34页 |
第5章 PE机构在新三板挂牌动机分析 | 第34-41页 |
5.1 有限合伙份额退出压力 | 第34-37页 |
5.1.1 有限合伙份额退出途径受阻 | 第34页 |
5.1.2 有限合伙份额认购PE股份的探索 | 第34-37页 |
5.2 资金募集渠道受限 | 第37-38页 |
5.2.1 PE融资困难的原因 | 第37页 |
5.2.2 私募股权基金融资渠道 | 第37-38页 |
5.3 实现自身实力提升 | 第38-39页 |
5.3.1 扩大影响力 | 第38页 |
5.3.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第38-39页 |
5.4 难以实现主板上市 | 第39-41页 |
第6章 PE机构在新三板挂牌的影响 | 第41-45页 |
6.1 大型PE机构募集大量资金 | 第41页 |
6.2 发展路径的变化 | 第41-45页 |
6.2.1 权益性投资增大 | 第41页 |
6.2.2 业务模式转变 | 第41-45页 |
第7章 新三板挂牌PE机构存在的问题 | 第45-57页 |
7.1 面临投资项目的退出风险 | 第45-46页 |
7.1.1 IPO退出途径 | 第45页 |
7.1.2 新三板退出途径 | 第45-46页 |
7.2 估值方法问题 | 第46-53页 |
7.2.1 在管项目估值方法 | 第46-52页 |
7.2.2 新三板挂牌PE机构项目估值方法存在的问题 | 第52-53页 |
7.3 新三板挂牌PE机构发展模式与新三板定位存在冲突 | 第53-57页 |
7.3.1 新三板定位 | 第54页 |
7.3.2 新三板PE机构与新三板定位的冲突分析 | 第54-57页 |
第8章 结论及建议 | 第57-59页 |
8.1 结论 | 第57页 |
8.2 建议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