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改后人民币内外价值失衡的实证分析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结构安排 | 第16页 |
1.4 研究重点、难点、方法 | 第16-18页 |
1.4.1 研究重点与难点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2章 人民币内外价值失衡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 第18-27页 |
2.1 人民币内外价值的一般表现 | 第18-20页 |
2.1.1 人民币对内价值的一般表现 | 第18-19页 |
2.1.2 人民币对外价值的一般表现 | 第19-20页 |
2.2 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原因分析 | 第20-24页 |
2.2.1 国际收支双顺差 | 第20-21页 |
2.2.2 国内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 第21-22页 |
2.2.3 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 | 第22-24页 |
2.3 人民币对内贬值的原因分析 | 第24-27页 |
2.3.1 货币供应量的持续增加 | 第24-25页 |
2.3.2 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 | 第25-27页 |
第3章 人民币内外价值失衡的形成机制 | 第27-30页 |
3.1 汇率的价格传导机制 | 第27页 |
3.2 供给需求机制 | 第27-28页 |
3.3 货币供应机制 | 第28-30页 |
第4章 人民币内外价值失衡的实证分析 | 第30-42页 |
4.1 变量选择与数据选取 | 第30-31页 |
4.2 时间序列变量的稳定性检验 | 第31-32页 |
4.2.1 时间序列变量的平滑处理 | 第31-32页 |
4.2.2 ADF单位根检验 | 第32页 |
4.3 VAR模型的建立 | 第32-36页 |
4.3.1 JJ协整检验 | 第32-33页 |
4.3.2 最佳滞后阶数的确定 | 第33页 |
4.3.3 VAR模型的估计 | 第33-35页 |
4.3.4 VAR模型的检验 | 第35-36页 |
4.4 脉冲响应 | 第36-38页 |
4.5 重要变量的方差分解 | 第38-39页 |
4.6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39-40页 |
4.7 研究结论 | 第40-42页 |
第5章 政策建议 | 第42-45页 |
5.1 改善人民币对内价值偏离的政策建议 | 第42-43页 |
5.1.1 审慎的开发和使用金融衍生产品 | 第42页 |
5.1.2 完善外汇和证券市场监管的法律体系 | 第42-43页 |
5.2 应对人民币对外价值偏离的政策建议 | 第43-45页 |
5.2.1 提高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灵活性 | 第43页 |
5.2.2 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附表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