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都区公益林群落结构特征、种间关系及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页 |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森林群落结构 | 第10-11页 |
·生物多样性 | 第11页 |
·生物量与生物量模型 | 第11-12页 |
·生态位 | 第12-13页 |
·InVEST模型 | 第13页 |
·InVEST模型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浙江省公益林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2.研究区基本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16-23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6-17页 |
·自然条件 | 第16页 |
·森林植被 | 第16页 |
·公益林概况 | 第16-17页 |
·技术方案 | 第17-21页 |
·研究方法 | 第17-21页 |
·样地调查 | 第17页 |
·数据分析 | 第17-21页 |
·技术路线 | 第21页 |
·研究意义及创新性 | 第21-23页 |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创新性 | 第22-23页 |
3 莲都区公益林群落特征 | 第23-34页 |
·莲都区公益林现状 | 第23-25页 |
·群落类型 | 第24页 |
·莲都区植物种组成特征 | 第24-25页 |
·群落结构 | 第25-26页 |
·胸径结构 | 第25-26页 |
·垂直结构 | 第26页 |
·α多样性 | 第26-29页 |
·物种丰富度指数 | 第27-28页 |
·物种多样性指数 | 第28-29页 |
·乔木层生物多样性 | 第28页 |
·灌木层生物多样性 | 第28-29页 |
·草本层生物多样性 | 第29页 |
·群落生物多样性 | 第29页 |
·生物量与碳储量 | 第29-32页 |
·生物量 | 第29-31页 |
·碳储量 | 第31-32页 |
·小结 | 第32-34页 |
4 莲都区公益林物种生态位与种间关系 | 第34-48页 |
·物种生态位 | 第34-41页 |
·生态位宽度 | 第34-36页 |
·生态位重叠 | 第36-41页 |
·种间关系 | 第41-46页 |
·种间联结的检验 | 第41-43页 |
·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 | 第43-46页 |
·小结 | 第46-48页 |
5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 第48-60页 |
·水源涵养模型 | 第48-51页 |
·模型校验 | 第48-49页 |
·水源涵养功能评估 | 第49-51页 |
·土壤保持模型 | 第51-55页 |
·模型校验 | 第51-53页 |
·土壤保持功能评估 | 第53-55页 |
·碳储量模型 | 第55-57页 |
·模型校验 | 第55页 |
·碳储量评估 | 第55-57页 |
·生物多样性模型 | 第57-59页 |
·模型校验 | 第57-58页 |
·生物多样性评估 | 第58-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0-63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不足 | 第61页 |
·建议与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0页 |
个人简介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