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缩略词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意义 | 第12-30页 |
·绿潮及绿潮藻浒苔的介绍 | 第12-16页 |
·绿潮概述 | 第12-14页 |
·浒苔概述 | 第14-16页 |
·海洋酸化对大型海藻的影响 | 第16-20页 |
·海水中的无机碳 | 第16-18页 |
·无机碳的利用 | 第18-19页 |
·CO_2浓度的升高对大型海藻的影响 | 第19-20页 |
·重金属铜对大型海藻的影响 | 第20-24页 |
·铜对大型海藻的影响 | 第20-24页 |
·藻类对去除重金属的应用 | 第24页 |
·温度、光强和繁殖方式对大型海藻的影响 | 第24-27页 |
·温度对大型海藻的影响 | 第24-25页 |
·光强对大型海藻的影响 | 第25-26页 |
·繁殖方式对大型海藻的影响 | 第26-27页 |
·研究环境因子与浒苔关系的内容、方法及意义 | 第27-30页 |
·研究内容 | 第27页 |
·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研究意义 | 第28-30页 |
第二章 缘管浒苔无机碳利用特性对海洋酸化的响应 | 第30-40页 |
·前言 | 第30-31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1-32页 |
·试验材料 | 第31页 |
·试验方法 | 第31-32页 |
·结果 | 第32-37页 |
·不同CO_2浓度缘管浒苔的生长速率 | 第32-33页 |
·不同CO_2浓度缘管浒苔的rETR和NPQ | 第33-34页 |
·不同CO_2浓度缘管浒苔的荧光参数 | 第34-36页 |
·不同CO_2浓度缘管浒苔的光合作用对不同抑制剂的响应 | 第36页 |
·不同CO_2浓度缘管浒苔的光合作用对不同光强的响应 | 第36-37页 |
·讨论 | 第37-40页 |
第三章 浒苔对CO_2和铜的响应 | 第40-56页 |
·前言 | 第4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2页 |
·试验材料 | 第40页 |
·试验方法 | 第40-42页 |
·结果 | 第42-53页 |
·不同Cu~(2+)浓度和CO_2浓度下浒苔的生长速率 | 第42-43页 |
·不同Cu~(2+)浓度和CO_2浓度下浒苔的光合作用速率 | 第43-44页 |
·不同Cu~(2+)浓度和CO_2浓度下浒苔的荧光参数 | 第44-47页 |
·不同Cu~(2+)浓度和CO_2浓度下浒苔的rETR | 第47-48页 |
·不同Cu~(2+)浓度和CO_2浓度下浒苔的NPQ | 第48-50页 |
·不同Cu~(2+)浓度和CO_2浓度下浒苔的色素含量 | 第50-53页 |
·不同Cu~(2+)浓度和CO_2浓度下浒苔的叶绿素a/b | 第53页 |
·讨论 | 第53-56页 |
第四章 温度和光强对浒苔的影响 | 第56-64页 |
·前言 | 第56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6-57页 |
·试验材料 | 第56-57页 |
·试验方法 | 第57页 |
·结果 | 第57-62页 |
·讨论 | 第62-64页 |
第五章 不同繁殖方式对浒苔的影响 | 第64-72页 |
·前言 | 第6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4-66页 |
·试验材料 | 第64-65页 |
·试验方法 | 第65-66页 |
·结果 | 第66-69页 |
·VT和ST的生长速率 | 第66-67页 |
·VT和ST的P-I曲线 | 第67-68页 |
·VT和ST的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 | 第68页 |
·VT和ST的非光化学猝灭(NPQ) | 第68-69页 |
·讨论 | 第69-72页 |
全文总结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8页 |
创新点 | 第88-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与待发表论文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