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1页 |
第一章 行政问责制的理论解读 | 第11-22页 |
第一节 行政问责制的内涵 | 第11-16页 |
一、行政问责制的界定 | 第11-13页 |
二、行政问责制的构成体系 | 第13-16页 |
第二节 行政问责制的法理基础 | 第16-20页 |
一、人民主权原则 | 第16-17页 |
二、法治原则 | 第17-18页 |
三、公共选择理论 | 第18-20页 |
第三节 行政问责制的效能 | 第20-22页 |
一、建立责任政府 | 第20页 |
二、塑造公务员良好形象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现实困境 | 第22-30页 |
第一节 我国行政问责制现状 | 第22-26页 |
一、立法现状 | 第22-25页 |
二、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特点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我国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 | 第26-30页 |
一、行政问责范围过于狭窄 | 第26页 |
二、各地区问责程序不规范 | 第26-27页 |
三、行政问责救济途径差异大,缺乏相应的司法救济制度 | 第27-28页 |
四、行政问责文化缺失 | 第28-30页 |
第三章 破解我国行政问责制现实困境的具体对策 | 第30-46页 |
第一节 域外经验考察与破解困境的总体思路 | 第30-34页 |
一、西方行政问责制度的经验考察 | 第30-32页 |
二、破解我国行政问责制现实困境的总体思路 | 第32-34页 |
第二节 核心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34-39页 |
一、拓宽行政问责范围 | 第34-35页 |
二、行政问责主体多元化 | 第35-36页 |
三、明确行政问责对象 | 第36-37页 |
四、行政问责程序的完善 | 第37-38页 |
五、健全问责的法律体系 | 第38-39页 |
第三节 配套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39-46页 |
一、行政文化的重塑 | 第39-41页 |
二、绩效考评制度的完善 | 第41-42页 |
三、健全救济制度和公益求偿机制 | 第42-43页 |
四、官员复出机制的法律制度完善 | 第43-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