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绪论 | 第7-14页 |
一、选题的缘由 | 第7-9页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三、选题的内在关联 | 第10-14页 |
第一章 精神文化建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14-24页 |
第一节 精神文化的内涵与作用 | 第14-17页 |
一、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作用的观念 | 第14-15页 |
二、提升学生素质教育,促进其全面发展的观念 | 第15-16页 |
三、人文教育的观念 | 第16-17页 |
四、个性教育的观念 | 第17页 |
第二节 精神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 第17-20页 |
一、首先要着力塑造校园精神 | 第17-18页 |
二、加强校风建设 | 第18页 |
三、积极开展课程文化建设 | 第18-20页 |
第三节 大学精神及其培育 | 第20-24页 |
第二章 制度文化建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24-32页 |
第一节 制度文化的内涵与作用 | 第24-26页 |
一、民主参与,不断完善 | 第25页 |
二、刚柔并济,执行高效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制度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 第26-28页 |
一、注重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提高管理的效率 | 第26-27页 |
二、建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制度文化体系 | 第27-28页 |
三、高校校园制度建设内容合法、执行便于操作,有利于依法治校 | 第28页 |
第三节 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建设 | 第28-32页 |
第三章 环境文化建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32-41页 |
第一节 环境文化的内涵与作用 | 第32-36页 |
一、塑造心灵、陶冶人格 | 第34页 |
二、培养情趣,激发潜能 | 第34-35页 |
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 第35页 |
四、规范师生的思想言行 | 第35页 |
五、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 第35页 |
六、培养师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 第35-36页 |
第二节 环境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 第36-38页 |
第三节 校园环境与育人氛围的营造 | 第38-41页 |
一、能够舒缓师生的心情,起到调节作用 | 第39页 |
二、给师生以美感、轻松感,强化美育效果 | 第39页 |
三、使学生在特殊设施中受到启发教育,促使其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 | 第39-40页 |
四、将教育目标与理念渗入其中,于潜移默化中实现教育效果 | 第40-41页 |
第四章 行为文化建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41-53页 |
第一节 行为文化的内涵与作用 | 第41-42页 |
第二节 行为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 第42-47页 |
一、学校教育、教学行为文化建设 | 第43-44页 |
二、学校学习行为文化建设 | 第44-45页 |
三、学校管理行为文化建设 | 第45-46页 |
四、学校社会文化行为建设 | 第46-47页 |
第三节 行为文化与和谐校园建设 | 第47-53页 |
一、和谐校园建设的三大基本要素及其结构关系 | 第48-50页 |
二、学校人际关系正常化建设 | 第50-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