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研究--以蚌埠龙子湖东岸南段为例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 ·论文选题背景 | 第8页 |
| ·论文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 2、相关概念及内涵 | 第10-15页 |
| ·城市滨水空间 | 第10-13页 |
| ·城市滨水空间的概念 | 第10页 |
| ·城市滨水空间的范围界定 | 第10-11页 |
| ·城市滨水空间的类型 | 第11-12页 |
| ·城市滨水空间的特征 | 第12-13页 |
| ·可持续发展 | 第13-15页 |
| 3、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5-17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4、国内外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案例研究 | 第17-27页 |
| ·国内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案例及借鉴 | 第17-22页 |
| ·苏州金鸡湖景观总体规划 | 第17-19页 |
| ·通州运河滨水景观设计 | 第19-21页 |
| ·常州市武进西太湖生态休闲区环湖地区规划设计 | 第21-22页 |
| ·国外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案例及借鉴 | 第22-27页 |
| ·韩国首尔清溪川整治 | 第22-24页 |
| ·加拿大多伦多“湖滨复兴计划” | 第24-27页 |
| 5、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 第27-30页 |
| ·整体性原则 | 第27页 |
| ·自然生态性原则 | 第27页 |
| ·共享性原则 | 第27-28页 |
| ·延续性原则 | 第28页 |
| ·亲水性原则 | 第28页 |
| ·多样性原则 | 第28-29页 |
| ·可达性原则 | 第29-30页 |
| 6、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 | 第30-32页 |
| ·整体性设计 | 第30页 |
| ·人文性设计 | 第30页 |
| ·生态设计 | 第30页 |
| ·景观序列设计 | 第30-32页 |
| 7、蚌埠市龙子湖东岸南段滨水景观规划设计 | 第32-42页 |
| ·上位规划解读 | 第32-33页 |
| ·城市总体定位 | 第32页 |
| ·现状优势禀赋 | 第32页 |
| ·现状问题 | 第32页 |
| ·现状核心问题 | 第32页 |
| ·骨架现状分析 | 第32页 |
| ·生境网络现状问题 | 第32页 |
| ·蚌埠城市山水格局规划理念 | 第32-33页 |
| ·现状条件 | 第33-35页 |
| ·区位与环境 | 第33-35页 |
| ·地理区位 | 第33页 |
| ·现状交通分析 | 第33页 |
| ·现状用地分析 | 第33页 |
| ·场地GIS分析 | 第33页 |
| ·基地周围城市结构分析 | 第33页 |
| ·场地周围视线分析 | 第33页 |
| ·蚌埠气候特点 | 第33-34页 |
| ·蚌埠降水特点 | 第34页 |
| ·水闸 | 第34页 |
| ·龙子湖水位分析 | 第34页 |
| ·水流方向分析 | 第34-35页 |
| ·水质分析 | 第35页 |
| ·民俗与文化 | 第35页 |
| ·传统花鼓戏剧 | 第35页 |
| ·珍珠养殖 | 第35页 |
| ·玻璃工艺 | 第35页 |
| ·发展研判 | 第35-36页 |
| ·特色要素分析 | 第35页 |
| ·SWOT分析 | 第35-36页 |
| ·发展定位 | 第36-37页 |
| ·定位思考 | 第36页 |
| ·总体定位 | 第36页 |
| ·设计理念 | 第36页 |
| ·设计策略 | 第36-37页 |
| ·总体布局规划 | 第37-42页 |
| ·总体布局规划 | 第37页 |
| ·体现地域的厚度 | 第37页 |
| ·挖掘文化的深度 | 第37页 |
| ·追求生态的纯度 | 第37页 |
| ·总体分析 | 第37-38页 |
| ·功能分区 | 第37页 |
| ·景观结构 | 第37页 |
| ·道路交通 | 第37-38页 |
| ·服务设施规划 | 第38页 |
| ·景观绿地分析 | 第38页 |
| ·用地指标 | 第38页 |
| ·专项规划 | 第38-42页 |
| ·铺装策略 | 第38页 |
| ·车行及紧急避险道路规划 | 第38页 |
| ·建筑分析 | 第38-39页 |
| ·水位设计 | 第39页 |
| ·岸线类型 | 第39页 |
| ·植物景观规划 | 第39-40页 |
| ·场地填挖方 | 第40页 |
| ·生态策略 | 第40-42页 |
| 小结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 个人简介 | 第44-45页 |
| 成果清单 | 第45-46页 |
| 导师简介 | 第46-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附录 | 第4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