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4页 |
| 1 绪论 | 第14-22页 |
| ·梧桐子概况 | 第14页 |
| ·梧桐子用途 | 第14页 |
| ·梧桐子的化学成分 | 第14页 |
| ·梧桐花、子及梧桐籽油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 ·梧桐花 | 第14-15页 |
| ·梧桐子 | 第15页 |
| ·梧桐子油 | 第15-16页 |
| ·油脂主要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溶剂浸提法 | 第16页 |
| ·压榨法 | 第16页 |
| ·超临界萃取法 | 第16页 |
| ·水酶法 | 第16-17页 |
|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 第17页 |
| ·油脂提取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 ·油脂水解工艺的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 ·皂化酸解法 | 第18-19页 |
| ·酸水解法 | 第19页 |
| ·高压水解法 | 第19-20页 |
| ·酶水解法 | 第20-21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页 |
|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21-22页 |
| 2 梧桐籽油提取及成分分析 | 第22-39页 |
| ·引言 | 第22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22-23页 |
| ·材料和试剂 | 第22页 |
| ·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 ·实验方法 | 第23-28页 |
| ·梧桐子组成成分的分析 | 第23页 |
| ·几种溶剂提取率的比较 | 第23-24页 |
| ·梧桐子油理化指标的测定 | 第24页 |
| ·梧桐子油含磷量的测定方法(钼蓝比色法) | 第24-25页 |
| ·梧桐子油脂肪酸组成分析方法 | 第25-26页 |
| ·梧桐子油Sn-2 位脂肪酸的分析 | 第26页 |
| ·梧桐子油VE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26-27页 |
| ·梧桐子油的氧化稳定性的测定 | 第27-2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8页 |
| ·不同溶剂提取梧桐子油得率的结果分析 | 第28页 |
| ·梧桐子组成成分的分析 | 第28页 |
| ·梧桐子油特性常数结果分析 | 第28-29页 |
| ·梧桐子油磷脂含量的分析 | 第29-30页 |
| ·梧桐子油脂肪酸组成的分析 | 第30-33页 |
| ·梧桐子油Sn-2 位脂肪酸分析 | 第33-36页 |
| ·VE含量与组成的分析 | 第36-37页 |
| ·梧桐子油氧化稳定性的分析 | 第37-38页 |
| ·小结 | 第38-39页 |
| 3 梧桐子油萃取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 | 第39-47页 |
| ·前言 | 第39页 |
| ·材料和仪器 | 第39页 |
| ·材料和试剂 | 第39页 |
| ·试验仪器 | 第39页 |
| ·试验方法 | 第39-41页 |
| ·试验方案 | 第39-40页 |
| ·动力学模型 | 第40-41页 |
| ·梧桐子油提取热力学研究 | 第4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6页 |
| ·梧桐子油提取动力学研究 | 第41-44页 |
| ·梧桐子油提取热力学研究 | 第44-46页 |
| ·小结 | 第46-47页 |
| 4 Lipozyme TLIM酶水解梧桐子油制备脂肪酸研究 | 第47-61页 |
| ·前言 | 第47页 |
| ·材料和仪器 | 第47-48页 |
| ·实验材料和试剂 | 第47页 |
| ·实验仪器 | 第47-48页 |
| ·实验方法 | 第48-49页 |
| ·梧桐子油的提取 | 第48页 |
| ·实验技术路线 | 第48页 |
| ·梧桐子油水解率的测定方法 | 第48-49页 |
| ·水解产物的分离纯化及测定 | 第4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4页 |
| ·反应温度对梧桐子油水解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 ·反应底物比对水解的影响 | 第50-51页 |
| ·反应加酶量对水解的影响 | 第51-52页 |
| ·反应时间对水解的影响 | 第52-53页 |
| ·反应热力学研究 | 第53-54页 |
| ·反应产物的分析测定 | 第54-55页 |
| ·响应面设计及结果分析 | 第55-59页 |
| ·响应面实验设计 | 第55页 |
| ·响应面设计和实验结果 | 第55-56页 |
| ·模型拟合 | 第56页 |
| ·方差分析 | 第56-57页 |
| ·响应面分析 | 第57-59页 |
| ·条件优化及模型验证 | 第59页 |
| ·小结 | 第59-61页 |
| 5 酶催化梧桐子水解制备脂肪酸的研究 | 第61-74页 |
| ·前言 | 第61页 |
| ·材料和仪器 | 第61-62页 |
| ·材料和试剂 | 第61页 |
| ·试验仪器 | 第61-62页 |
| ·试验方法 | 第62-63页 |
| ·不同酶的选择 | 第62页 |
| ·梧桐子油脂水解率的测定方法 | 第62-6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3-66页 |
| ·不同酶的选择 | 第63页 |
|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63-66页 |
| ·反应时间对梧桐子油水解率影响 | 第63-64页 |
| ·加酶量对梧桐子油水解率的影响 | 第64-65页 |
| ·底物比比对梧桐子油脂水解率的影响 | 第65页 |
| ·反应温度对梧桐子油脂水解率的影响 | 第65-66页 |
| ·响应面设计及结果分析 | 第66-73页 |
| ·响应面实验设计 | 第66-67页 |
| ·响应面设计和实验结果 | 第67-68页 |
| ·模型拟合 | 第68页 |
| ·方差分析 | 第68-69页 |
| ·响应面分析 | 第69-73页 |
| ·条件优化及模型验证 | 第73页 |
| ·小结 | 第73-74页 |
| 6 不同提取方法、不同产地对梧桐子油品质的影响及不同水解方法制备梧桐子油脂肪酸的比较的总结 | 第74-76页 |
| ·不同提取方法对梧桐子油品质的影响 | 第74页 |
| ·不同产地对梧桐子油品质的影响 | 第74页 |
| ·不同水解方法制备梧桐子油脂肪酸的比较 | 第74-76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个人简历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