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4页 |
Abstract | 第14-17页 |
1. 前言 | 第17-29页 |
·植物光系统Ⅱ(PSⅡ)光抑制 | 第17-19页 |
·PSⅡ光破坏 | 第17-18页 |
·PSⅡ光修复过程 | 第18页 |
·光抑制与活性氧 | 第18-19页 |
·植物光抑制防御机制 | 第19-21页 |
·叶绿体运动 | 第19页 |
·热耗散 | 第19-20页 |
·环式电子流动 | 第20页 |
·光呼吸 | 第20-21页 |
·光强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双重影响 | 第21-22页 |
·高温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22-26页 |
·热胁迫对类囊体膜的影响 | 第23页 |
·热胁迫对植物光合色素的影响 | 第23-24页 |
·热胁迫对PSⅡ功能的影响 | 第24-25页 |
·热胁迫对PSⅠ活性的影响 | 第25-26页 |
·热胁迫对碳同化的影响 | 第26页 |
·高温强光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26-27页 |
·技术路线 | 第27页 |
·本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7-2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9-36页 |
·供试材料及试验设计 | 第29-31页 |
·盆栽试验材料及试验设计 | 第29-30页 |
·盆栽试验材料 | 第29页 |
·盆栽试验设计 | 第29-30页 |
·田间试验材料及试验设计 | 第30-31页 |
·田间试验材料 | 第30页 |
·田间试验设计 | 第30-31页 |
·测定指标 | 第31-34页 |
·光合速率的测定 | 第31页 |
·PSⅡ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和碳同化量子产量(ΦCO_2)关系的测定 | 第31页 |
·能量分配的计算方法 | 第31-32页 |
·调制式荧光仪荧光参数的测定 | 第32页 |
·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学OJIP曲线的测定及JIP-test分析 | 第32-33页 |
·叶片透射/反射光谱测定 | 第33页 |
·H_2O_2的检测 | 第33-34页 |
·放氧和呼吸速率的测定 | 第34页 |
·~(15)N和~(13)C含量测定 | 第34页 |
·环境因子和树干液流的测定 | 第34页 |
·数据分析 | 第34-3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6-69页 |
·晴天条件下光温变化对赤霞珠葡萄叶片光合午休的影响 | 第36-41页 |
·测定当天的环境因子日变化 | 第36页 |
·光合参数日变化以及 9:00和 14:00的光响应曲线 | 第36-38页 |
·Pn、Gs与PFD、T和VPD之间的相互关系 | 第38-39页 |
·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的日变化 | 第39-40页 |
·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以及非光化学淬灭(NPQ)的日变化 | 第40-41页 |
·光化学反射指数(PRI)的日变化 | 第41页 |
·高温胁迫对赤霞珠葡萄叶片PSⅡ功能的影响 | 第41-44页 |
·高温胁迫对叶片放氧速率的影响 | 第41-43页 |
·高温胁迫以及恢复对叶片荧光淬灭的影响 | 第43页 |
·高温胁迫以及恢复对叶片叶绿素a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43-44页 |
·高温胁迫及恢复对叶片H_2O_2积累量的影响 | 第44页 |
·高温胁迫以恢复对赤霞珠葡萄叶片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影响 | 第44-49页 |
·高温胁迫及恢复对总呼吸速率以及底物氧化水平上呼吸途径的影响 | 第44-45页 |
·高温胁迫及恢复对线粒体电子传递水平上呼吸途径的变化 | 第45-46页 |
·交替氧化酶呼吸途径(AOX)在葡萄叶片抵御高温胁迫过程中的作用 | 第46-49页 |
·叶绿素荧光参数与AOX途径呼吸速率的关系 | 第46-47页 |
·高温处理下抑制AOX途径对叶片Fv/Fm的影响 | 第47页 |
·高温处理下抑制AOX途径对叶片荧光淬灭的影响 | 第47页 |
·高温处理下抑制AOX途径对叶片H_2O_2含量的影响 | 第47-49页 |
·高温胁迫下不同光强对赤霞珠葡萄PSⅡ活性及恢复的影响 | 第49-52页 |
·40 ℃下不同光强对叶片快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OJIP)的影响 | 第49页 |
·40 ℃下不同光强对叶片快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 第49-51页 |
·暗恢复对 40 ℃下不同光强处理后叶片ΦPSⅡ、NPQ光诱导的影响 | 第51-52页 |
·不同温光胁迫对赤霞珠葡萄叶片PSⅡ活性及光合碳同化的影响 | 第52-60页 |
·温光胁迫及恢复对叶片快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的影响 | 第52-53页 |
·温光胁迫及恢复对叶片能量分配的影响 | 第53-54页 |
·温光胁迫及恢复对叶片荧光淬灭的影响 | 第54-56页 |
·温光胁迫及恢复对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 第56页 |
·温光胁迫处理及恢复对叶片ΦPSⅡ/ΦCO_2的影响 | 第56-57页 |
·温光逆境及恢复对叶片电子流分配的影响 | 第57-60页 |
·温光逆境及恢复对叶片表观量子效率和羧化效率的影响 | 第60页 |
·温光胁迫及恢复对赤霞珠葡萄D1蛋白周转和叶黄素循环的影响 | 第60-63页 |
·抑制D1蛋白合成和叶黄素循环对温光胁迫下叶片Fv/Fm的影响 | 第60-61页 |
·抑制D1蛋白合成和叶黄素循环对温光胁迫下叶片 1-qP和NPQ的影响 | 第61-63页 |
·田间高温天气对不同架式摩尔多瓦葡萄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63-69页 |
·架式对田间葡萄微域环境及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63页 |
·环境因子变化数据 | 第63-64页 |
·田间高温天气下不同架式对叶片微域环境的影响 | 第64-65页 |
·田间高温天气下不同架式对Pn和Gs的影响 | 第65-66页 |
·田间高温天气下不同架式对叶温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66页 |
·田间高温天气下不同架式对新梢氮、碳同位吸收分配的影响 | 第66-67页 |
·不同天气条件对不同架式植株茎流速率的影响 | 第67-69页 |
4. 讨论 | 第69-75页 |
·葡萄叶片PSⅡ对高温强光的响应 | 第69-72页 |
·葡萄叶片光合碳同化对高温强光的响应 | 第72-73页 |
·架式对抵御田间高温胁迫的影响 | 第73-75页 |
5 结论 | 第75-76页 |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9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在投论文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