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引言 | 第9-16页 |
·论文选题缘起及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选题的缘起 | 第9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点 | 第14-16页 |
·研究的重难点 | 第14-15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2.孔子仁学思想相关理论概述及其现实意义 | 第16-25页 |
·孔子仁学思想的内涵 | 第16-21页 |
·爱人之心为仁心 | 第16-18页 |
·孝悌之心为仁本 | 第18-19页 |
·忠恕之道为仁方 | 第19-20页 |
·为仁由己为仁境 | 第20-21页 |
·孔子仁学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性 | 第21-23页 |
·教育目标的相似性 | 第21-22页 |
·教育内容的交叉性 | 第22页 |
·教育方法的互通性 | 第22-23页 |
·孔子仁学思想对新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 第23-25页 |
·孔子仁学思想有助于新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 | 第23页 |
·孔子仁学思想有助于新疆大学生思想觉悟和道德素养的提升 | 第23-24页 |
·孔子仁学思想有助于新疆社会稳定 | 第24-25页 |
3.孔子仁学思想在新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及成因分析 | 第25-39页 |
·新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孔子仁学思想应用的调查情况 | 第25-36页 |
·具有爱人之心,但有个人主义倾向 | 第26-28页 |
·具有孝悌之心,但感恩意识有待加强 | 第28-30页 |
·有较高的主体意识,但爱国主义情感有待增强 | 第30-31页 |
·社会责任感认同意识较强,但自我践行有待提升 | 第31-33页 |
·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不缺位,但效果有待提升 | 第33-36页 |
·新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孔子仁学思想未充分应用的原因分析 | 第36-39页 |
·社会外界因素分析 | 第36-37页 |
·学校教育因素分析 | 第37页 |
·家庭成长因素分析 | 第37-38页 |
·个人发展因素分析 | 第38-39页 |
4.孔子仁学思想在新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运用 | 第39-50页 |
·孔子仁学思想为新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完善教育理念 | 第39-42页 |
·有教无类 | 第39-40页 |
·因材施教 | 第40-41页 |
·学思结合 | 第41页 |
·知行合一 | 第41-42页 |
·传承孔子仁学思想优化新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第42-44页 |
·加强新疆大学生仁心教育,提升集体主义意识 | 第42-43页 |
·加强新疆大学生仁本教育,提升感恩意识 | 第43页 |
·加强新疆大学生仁己教育,提升社会责任感 | 第43-44页 |
·加强新疆大学生仁境教育,提升思想觉悟和道德素养 | 第44页 |
·孔子仁学思想应用于新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 第44-46页 |
·坚持循循善诱 | 第44-45页 |
·重视启发诱导 | 第45页 |
·注重自查自省 | 第45页 |
·坚持榜样示范 | 第45-46页 |
·孔子仁学思想应用于新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 第46-50页 |
·加强学校教育,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 第46-47页 |
·注重新疆大学生自我教育,提高自身道德素质 | 第47-48页 |
·重视新疆大学生社会实践,加强思政教育实效性 | 第48-49页 |
·做好家庭教育,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附录 | 第51-54页 |
附录 1:调查问卷 | 第5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9-60页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