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校抵御宗教极端主义渗透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引言 | 第8-16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8-9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9页 |
·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第14-16页 |
·研究重点 | 第14页 |
·研究难点 | 第14-15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15-16页 |
2 相关问题概述及意义 | 第16-28页 |
·宗教极端主义的含义及本质 | 第16-18页 |
·宗教极端主义的含义 | 第17页 |
·宗教极端主义的本质 | 第17-18页 |
·宗教极端主义的特点 | 第18-20页 |
·非宗教性 | 第18-19页 |
·排他性 | 第19页 |
·政治性 | 第19页 |
·虚伪性 | 第19页 |
·暴力性 | 第19-20页 |
·宗教极端主义的源起 | 第20-25页 |
·国际上宗教极端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 第20-22页 |
·新疆宗教极端主义的形成 | 第22-25页 |
·抵御宗教极端主义对新疆高校渗透的意义 | 第25-28页 |
·有利于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 第25页 |
·有利于巩固新疆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 | 第25-26页 |
·有利于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 第26页 |
·有利于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 第26-28页 |
3 宗教极端主义对新疆高校渗透现状 | 第28-43页 |
·宗教极端主义向新疆高校渗透的主要内容 | 第30-32页 |
·“宗教至上论” | 第30-31页 |
·“神权政治论” | 第31页 |
·“异教徒论” | 第31-32页 |
·“圣战论” | 第32页 |
·宗教极端主义向新疆高校渗透的主要方式 | 第32-39页 |
·利用数字出版、互联网、手机、移动存储介质 | 第32-34页 |
·利用非法出版物和非法音像制品 | 第34-35页 |
·通过非法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 | 第35页 |
·通过“台比力克”等讲经布道活动 | 第35-36页 |
·通过将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极端化 | 第36-39页 |
·宗教极端主义对新疆高校渗透的危害 | 第39-43页 |
·影响高校坚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 | 第39页 |
·影响高校对大学生“五个认同”的教育 | 第39-40页 |
·影响高校构建团结和睦的民族关系 | 第40页 |
·影响高校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 第40-41页 |
·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 第41-43页 |
4 新疆高校抵御宗教极端主义渗透情况 | 第43-59页 |
·新疆高校在抵御宗教极端主义渗透方面取得的成就 | 第43-49页 |
·高校开展“去极端化”教育的情况 | 第43-46页 |
·高校开展“去极端化”教育的效果 | 第46-49页 |
·新疆高校在抵御宗教极端主义渗透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49-59页 |
·学生和教师对宗教极端主义的本质认识不到位 | 第49-53页 |
·学生抵御宗教极端主义渗透的主动性不高 | 第53-54页 |
·高校抵御宗教极端主义渗透的制度机制建设不健全 | 第54-56页 |
·高校抵御宗教极端主义渗透的队伍建设不完善 | 第56-58页 |
·高校受复杂外部环境的困扰 | 第58-59页 |
5 抵御宗教极端主义对新疆高校渗透的对策思考 | 第59-71页 |
·加强新疆高校抵御宗教极端主义渗透思想建设 | 第59-61页 |
·加强“五个认同”教育 | 第59页 |
·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教育 | 第59-60页 |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 第60页 |
·加强法制教育 | 第60-61页 |
·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教育 | 第61页 |
·加强新疆高校抵御宗教极端主义渗透阵地建设 | 第61-63页 |
·加强校园宣传舆论阵地建设 | 第61-62页 |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 第62-63页 |
·加强校园网络管理 | 第63页 |
·加强新疆高校抵御宗教极端主义渗透制度建设 | 第63-65页 |
·完善领导协调和分工合作制度 | 第63-64页 |
·完善责任落实和奖惩激励制度 | 第64页 |
·坚持依法依规管理校园日常生活 | 第64-65页 |
·加强新疆高校抵御宗教极端主义渗透队伍建设 | 第65-67页 |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 第65-66页 |
·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和安保队伍建设 | 第66页 |
·加强学生党员和干部队伍建设 | 第66-67页 |
·优化新疆高校抵御宗教极端主义渗透的外部环境 | 第67-71页 |
·加强政府对宗教事务的治理 | 第67页 |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 第67-68页 |
·加大对宗教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 | 第68-69页 |
·加强对文化出版市场的整治管理 | 第69页 |
·加大对宗教极端组织及其活动的打击力度 | 第69-70页 |
·加强对“三非活动”的取缔管理 | 第70页 |
·加强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密切协作 | 第70-71页 |
结语 | 第71-72页 |
附录 | 第72-78页 |
附录一 | 第72-75页 |
附录二 | 第75-77页 |
附录三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