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少山名中医学术思想总结及其诊治功能性胃肠病用药规律探析
|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前言 | 第9-11页 |
| 第一部分:学术思想 | 第11-17页 |
| 一、以人为本,执药平治不妄投 | 第11页 |
| 二、宏微合参,辨证辨病相结合 | 第11-12页 |
| 三、崇尚东垣,脾胃病中显特色 | 第12-13页 |
| 四、三因制宜,立足脾胃疗杂病 | 第13-14页 |
| 五、勤于总结,治疗肺癌获良效 | 第14页 |
| 六、化裁古方,师古不泥治咳喘 | 第14-15页 |
| 七、防微杜渐,不治已病治未病 | 第15页 |
| 八、药食同源,自身调护尤重要 | 第15-17页 |
| 第二部分:诊治功能性胃肠病用药规律探析 | 第17-63页 |
| 一、古代文献整理 | 第17-26页 |
| (一) 概述 | 第17页 |
| (二) 中医病名、病因病机 | 第17-22页 |
| (三) 证治规律 | 第22-26页 |
| 二、辨证分型 | 第26-30页 |
| (一) 肝脾气机失调 | 第26页 |
| (二) 肝胃郁热 | 第26-27页 |
| (三) 肺脾气虚 | 第27页 |
| (四) 脾胃虚寒 | 第27页 |
| (五) 脾胃气阴两虚 | 第27-28页 |
| (六) 饮食积滞 | 第28页 |
| (七) 肠胃湿热不清 | 第28-29页 |
| (八) 脾肾两虚 | 第29-30页 |
| 三、用药规律及特色 | 第30-55页 |
| (一) 入选病例情况 | 第30-35页 |
| (二) 斡旋升降,舒展气机为主,兼以多法和之 | 第35-41页 |
| (三) 取用对药,精于配伍 | 第41-51页 |
| (四) 组方用药,重视性味归经 | 第51-55页 |
| 四、验案举隅 | 第55-63页 |
| (一) 胃痛案 | 第55-56页 |
| (二) 呃逆案 | 第56-58页 |
| (三) 泄泻案 | 第58-60页 |
| (四) 便秘案 | 第60-63页 |
| 结论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文献综述 | 第69-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