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分布区珍稀濒危物种丰富度格局与热点区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引言 | 第10-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2 物种分布研究进展 | 第13-27页 |
·物种分布模型的理论基础与数据 | 第14-17页 |
·生态位理论 | 第15页 |
·物种分布与生态位的关系 | 第15-17页 |
·物种分布模型的数据 | 第17页 |
·物种分布模型的方法 | 第17-23页 |
·直接的机理性方法 | 第17-20页 |
·间接的相关性方法 | 第20-23页 |
·物种分布模型存在的问题 | 第23-25页 |
·物种分布模型的改进方向 | 第25-27页 |
·数据利用 | 第25页 |
·模型构建的明确性 | 第25-26页 |
·模型构建的前提 | 第26-27页 |
3 研究区概况 | 第27-34页 |
·大熊猫分布区的自然概况 | 第27-30页 |
·大熊猫分布区的自然保护区概况 | 第30-34页 |
4 研究方法 | 第34-36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34页 |
·数据来源 | 第34页 |
·物种分布范围确定 | 第34-35页 |
·物种丰富度空间格局 | 第35页 |
·热点区确定和分析 | 第35-36页 |
5 珍稀濒危物种丰富度格局 | 第36-41页 |
·大熊猫分布区珍稀濒危物种多样性 | 第36页 |
·大熊猫分布区珍稀濒危物种空间分布格局 | 第36-41页 |
·水平分布 | 第36-39页 |
·垂直分布 | 第39-41页 |
6 热点区分析 | 第41-43页 |
·大熊猫分布区珍稀濒危物种的热点区 | 第41-42页 |
·珍稀濒危物种 | 第41-42页 |
·特有珍稀濒危物种 | 第42页 |
·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对热点区的保护有效性 | 第42-43页 |
7 讨论 | 第43-50页 |
·物种丰富度空间格局 | 第43-44页 |
·丰富度格局与机制 | 第43-44页 |
·物种分布范围确定方法 | 第44页 |
·生物多样性热点区 | 第44-45页 |
·热点区分布特征 | 第44-45页 |
·划定热点区的方法 | 第45页 |
·保护区的有效性 | 第45-47页 |
·大熊猫保护区网络的有效性 | 第45-46页 |
·保护效率现状 | 第46-47页 |
·保护建议 | 第47-50页 |
·完善保护体制 | 第47-48页 |
·加大保护投入 | 第48页 |
·增强管理能力 | 第48-50页 |
8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3页 |
个人简介 | 第63-64页 |
导师简介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