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7-24页 |
·选题背景 | 第17-18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研究内容、研究框架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相关概念与研究范围界定 | 第22页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评价 | 第24-33页 |
·对经济增长与能源关系的研究 | 第24-27页 |
·对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的研究 | 第25-26页 |
·经济增长与能源约束 | 第26-27页 |
·对经济增长与环境关系的研究 | 第27-28页 |
·对经济、能源与环境(3E)关系的研究 | 第28-30页 |
·国外学者对3E的研究综述 | 第28-29页 |
·国内学者对3E的研究综述 | 第29-30页 |
·对于3E系统协调发展的理论研究 | 第30-31页 |
·对已有研究成果的简要评价 | 第31-33页 |
第三章 西部地区3E系统协调度评价 | 第33-47页 |
·经济—能源—环境(3E)系统协调发展框架 | 第33-34页 |
·3E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 | 第34-43页 |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原则 | 第34-35页 |
·西部地区3E系统协调发展指标体系构建 | 第35-43页 |
·西部地区3E系统协调发展评价 | 第43-46页 |
·数据来源 | 第43-44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44-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西部地区3E系统现状分析 | 第47-86页 |
·3E系统协调度低度失调地区的现状分析 | 第47-60页 |
·经济系统 | 第47-51页 |
·能源系统 | 第51-55页 |
·环境系统 | 第55-59页 |
·分析结论 | 第59-60页 |
·3E系统协调度中度失调地区的现状分析 | 第60-72页 |
·经济系统 | 第60-64页 |
·能源系统 | 第64-67页 |
·环境系统 | 第67-71页 |
·分析结论 | 第71-72页 |
·3E系统协调度严重失调地区的现状分析 | 第72-84页 |
·经济系统 | 第72-75页 |
·能源系统 | 第75-79页 |
·环境系统 | 第79-82页 |
·分析结论 | 第82-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五章 西部地区3E系统失调因素分析 | 第86-113页 |
·经济增长引致能源消费对环境胁迫效应分析 | 第86-93页 |
·能源消费所引致的环境变化理论分析 | 第87-92页 |
·能源消费所引致环境变化的模型构建 | 第92-93页 |
·西部地区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 第93-98页 |
·指标的选择及数据来源 | 第93-94页 |
·西部各地区能源消费引致经济发展有环境污染模型构建 | 第94-95页 |
·平稳性检验及回归分析 | 第95-98页 |
·基于OLS的环境污染机理的实证分析 | 第98-107页 |
·估计方法和选择 | 第98-99页 |
·模型参数估计及检验 | 第99-107页 |
·西部地区不同类型区对比分析 | 第107-111页 |
·不同类型区工业烟尘排放量对比分析 | 第108-109页 |
·不同类型区工业废水排放量对比分析 | 第109-110页 |
·不同类型区工业固体废物对比分析 | 第110-1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第六章 西部地区3E系统长期协调发展的机理分析 | 第113-138页 |
·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的反馈机制分析 | 第113-117页 |
·经济发展对环境正反馈机制 | 第114-115页 |
·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制约机制 | 第115-117页 |
·经济结构调整对能源需求引致环境质量动态变化的实证分析 | 第117-125页 |
·误差修正模型及变量的选取 | 第118-119页 |
·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需求动态分析及检验 | 第119-123页 |
·能源需求增长引致环境质量动态分析及检验 | 第123-124页 |
·结论 | 第124-125页 |
·经济—能源—环境(3E)系统动态分析 | 第125-136页 |
·经济—能源—环境动态分析及计量指标选取 | 第125-126页 |
·经济—能源—环境(3E)系统长期动态分析 | 第126-130页 |
·经济—能源—环境(3E)系统短期动态分析 | 第130-136页 |
·本章小结 | 第136-138页 |
第七章 结论、对策建议及研究展望 | 第138-152页 |
·结论 | 第138页 |
·对策建议 | 第138-150页 |
·以洁净煤技术为依托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 第139-142页 |
·调结构促转型发展循环经济 | 第142-146页 |
·健全法治体系树立科学发展观 | 第146-148页 |
·倡导绿色生活建立公众参与机制与制度 | 第148-149页 |
·小结 | 第149-150页 |
·研究展望 | 第150-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60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60-161页 |
致谢 | 第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