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0页 |
·普通混凝土灌注桩的概述 | 第13页 |
·挤扩多盘桩的概述 | 第13-14页 |
·挤扩多盘桩在国内外理论研究方向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 第14-17页 |
·挤扩多盘桩理论研究方向的发展状况 | 第14-16页 |
·挤扩多盘桩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挤扩多支盘桩在国内外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 第17页 |
·本文课题来源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课题来源 | 第17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2章 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模型 | 第20-28页 |
·混凝土桩单元类型的选择 | 第20页 |
·各单元材料属性的确定 | 第20-21页 |
·桩与土接触面处理 | 第21页 |
·约束及加载方法 | 第21页 |
·模型尺寸规格 | 第21-24页 |
·ANSYS建立的模型简图 | 第24-27页 |
·抗拔时土层厚度不同的模型 | 第24-25页 |
·抗压时土层厚度不同的模型 | 第25-26页 |
·含水率不同时的模型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竖向拉力作用下土层性状对挤扩多盘桩影响研究 | 第28-68页 |
·粉质粘土土层厚度对挤扩多盘桩的影响分析 | 第28-36页 |
·位移结果分析 | 第28-30页 |
·应力应变结果分析 | 第30-36页 |
·细粉砂土土层厚度对挤扩多盘桩的影响分析 | 第36-44页 |
·位移结果分析 | 第36-39页 |
·应力应变结果分析 | 第39-44页 |
·细粉砂土含水率对挤扩多盘桩的影响分析 | 第44-55页 |
·位移结果分析 | 第44-47页 |
·应力应变结果分析 | 第47-55页 |
·粉质粘土含水率对挤扩多盘桩的影响分析 | 第55-66页 |
·位移结果分析 | 第55-58页 |
·应力应变结果分析 | 第58-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4章 竖向压力作用下土层性状对挤扩多盘桩的影响研究 | 第68-107页 |
·粉质粘土土层厚度对挤扩多盘桩的影响分析 | 第68-76页 |
·位移结果分析 | 第68-71页 |
·应力应变结果分析 | 第71-76页 |
·细粉砂土土层厚度对挤扩多盘桩的影响分析 | 第76-85页 |
·位移结果分析 | 第77-79页 |
·应力应变结果分析 | 第79-85页 |
·细粉砂土含水率对挤扩多盘桩的影响分析 | 第85-94页 |
·位移结果分析 | 第85-88页 |
·应力应变结果分析 | 第88-94页 |
·粉质粘土含水率对挤扩多盘桩的影响分析 | 第94-105页 |
·位移结果分析 | 第95-98页 |
·应力应变结果分析 | 第98-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第5章 比较分析各种影响因素下对单桩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影响 | 第107-129页 |
·基本原理 | 第107-110页 |
·土体破坏的理论基础 | 第107-108页 |
·Mohr-Coulumb强度理论 | 第108-110页 |
·单桩抗拔承载力计算现有理论 | 第110-112页 |
·单桩抗拔承载力计算现有理论修正 | 第112-116页 |
·土层厚度不同时承载力计算模式的修正 | 第112-114页 |
·含水率不同时承载力计算模式的修正 | 第114-116页 |
·单桩抗压承载力计算现有理论 | 第116-118页 |
·单桩抗压承载力计算现有理论修正 | 第118-122页 |
·土层厚度不同时承载力计算模式的修正 | 第118-119页 |
·含水率不同时承载力计算模式的修正 | 第119-122页 |
·ANSYS有限元分析不同因素的影响对比 | 第122-127页 |
·同一土层厚度抗拔时粉质粘土和细粉砂土对挤扩多盘桩的影响 | 第122-124页 |
·同一土层厚度抗压时粉质粘土和细粉砂土对挤扩多盘桩的影响 | 第124-125页 |
·同一含水率抗拔时粉质粘土和细粉砂土对挤扩多盘桩的影响 | 第125-126页 |
·同一含水率抗压时粉质粘土和细粉砂土对挤扩多盘桩的影响 | 第126-127页 |
·本章小结 | 第127-12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9-132页 |
·主要结论 | 第129-131页 |
·未来展望 | 第131-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3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5-136页 |
致谢 | 第136页 |